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中国新能源车能否实现“惊险一跃”?

日期:2011-01-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贾新光

国际充换电网

2011
01/18
13:2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车

   从国外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实现大批量生产和消费,在美国已经占到市场的1%,日本是3%,也就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是我们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把混合动力作为重点,而是希望弯道超车,直接上电动汽车。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电动汽车?据一位业内权威人士说:现在面临着由电驱动汽车引发的巨大技术变革时期,中国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应争取在电驱动汽车发展上占据有利位置,改变汽车工业在技术上依赖外国的被动状况,同时建立起一个新兴的创新型产业。

  这当然是一个好想法,但是也要看到,现在有关部门的关注点还是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市场发展怎么办?如果没有现实的市场,电动汽车就面临巨大的风险。

  调查发现,消费者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因素是配套设施少;第二是技术不成熟、质量不可靠;第三是车价太贵;第四是保有量低;第五是优惠政策太少。

  国外汽车专家认为:起码在30年内,并不存在用新能源汽车替代汽油机汽车的潮流。在很长时间内,汽车的能源将呈现多元化格局,电动汽车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还是要找到现实的市场。

  但是,有关部门和汽车产业对一个现实的市场又好像视而不见。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发展电动汽车应以小型车为突破口,因为它是技术可支撑、政府贴得起、百姓买得起、市场需求大的现实选择。

  小型电动汽车比较容易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难题。它可用220V民用电,慢充时功率只相当于一台家用空调。我国每天有9亿多度的夜间低谷电,可供数千万辆小型电动汽车充电,还能减少建设调峰电站的大笔投资。

  前面提到,近年来在汽车技术发展方面流行一个理论:我国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赶不上国外,就不必赶了,现在要进行“跨越式发展”,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如果仅仅是针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将不会引起争议。但如果要汽车企业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将伴有巨大的风险。汽车企业的主流产品必须有竞争力才能生存,也就是说,汽车企业在技术上必须首先保证今后数十年内主流产品的平均油耗低、有竞争力。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