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北京车展绘就新能源技术路线图

日期:2010-05-06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中国汽车报

国际充换电网

2010
05/06
08: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已圆满落幕。在本届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以及其他能源技术车型纷纷登场亮相,共同诠释“畅想绿色未来”的车展主题。记者通过对车展上新能源车型的梳理发现,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越来越细化,多能源技术并用的车型开始出现,中外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主攻方向也出现一些差异。

  新能源技术百家争鸣

  本届北京车展,几乎所有参展厂家都展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车型。据统计,大概有90多辆新能源车亮相,它们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却不尽相同,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替代能源等。其中,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居多,约占新能源车总数的80%以上。

  混合动力车中,丰田普锐斯等11款车型采用油电混合技术,奇瑞A3 ISG等19款采用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现代A?鄄VANTE LPi则是采用液化石油气和电池作为动力。“尽管有这么多种技术,但从目前看,多数厂家比较青睐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一位专业观众与记者攀谈时说。他认为,对处于由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时期的全球汽车业,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是必然的。

  此次调查中,记者共统计了35款纯电动车(包括概念车)。其中,长安奔奔MINI电动车等20款采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奇瑞瑞麒M1EV等12款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此外,北汽福田迷迪电动汽车采用锰酸锂电池,吉利EK1采用铅酸电池。长安集团展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体积小、重量轻,同等规格容量的锂电池体积是铅酸电池体积的2/3,重量却是铅酸电池的1/3。此外,锂电池还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与低成本等优势。”

  作为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一种,燃料电池车也出现在本届展会上。本田带来其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FCX Clarity,丰田推出FCHV-adv,现代汽车展示的Tucson / ix35 FCEV即将于2012年量产。自主品牌车企也不甘示弱,一汽奔腾B70 FCV和长安志翔燃料电池轿车也高调亮相。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大优点是排放物为水,这将增加其立足于“低碳”时代的筹码。

  此外,长安悦翔三厢CNG版和新爱丽舍CNG三款车以天然气做燃料,铃木MIO混合动力家用四轮车燃料是54%甲醇水溶液,众泰汽车展出朗悦双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可谓“百花齐放”。

  自主品牌车企更重视纯电动技术

  记者发现,在本届车展自主品牌新能源展车中,纯电动车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几大集团纷纷展出其电动概念车。采用电力驱动技术的I-car,是东风公司小型车方面的最新成果。中国一汽的E-coo采用仿生学设计,体现了科技未来、环保未来的新理念。上汽集团展出了配装磷酸铁锂电池的单厢三门四座A00级轿车E1。长安集团展示了6款纯电动车,Green-i以其时尚、动感、前卫的造型吸引了不少观众。

  其他自主品牌企业对纯电动汽车也情有独钟。奇瑞公司展出3辆瑞麒纯电动车。据奇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市场管理员郑露露介绍,3款车使用了相似的纯电动系统,动力单元是奇瑞自主研发的锂电池,充一次电可续驶180km,现场还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电池置换方案。比亚迪展出其自主研发的采用ET-POWER铁电池的E6,据介绍该车续驶里程超过300km。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车企对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认为:从政策层面看,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引导政策,目前在中国推广电动车的环境相对而言是最好的,多个省市也都开始建设充电站等充电装置。

  外国品牌多推混合动力

  从本届车展看,外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选择上,多数依然坚持先混合动力,后纯电动的路线,只有日产坚持走纯电动技术路线。

  丰田是目前推广混合动力技术最成功的一家车企,此次参展的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动力系统,应用了丰田现有的成熟技术。官方数据显示,2.4L车油耗可达6L/100km。本田也展出了3款混合动力车。

  宝马、沃尔沃、凯迪拉克的新能源展车中,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的车型数目几乎不相上下。今年3月,大众汽车启动了全球电动车战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安德表示,大众计划将全部蓝驱技术系列带到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家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都表示,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最现实、最合理的选择。其次是纯电动,燃料电池还仅是技术储备。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