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文件提出,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氢能汽车、液化天然气船舶等新能源运输工具。实施清洁动力、清洁运输装备推广工程,城市新增公交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推进近零排放货运。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超过50%。
全文如下: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办发〔2024〕4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2月25日
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全面、协同、创新、安全转型,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美丽湖南建设成效明显。到2030年,全省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丽湖南目标基本实现。
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行差异化准入政策。严守“三区三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
(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和协同转型。促进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大湘西区域协调发展,支持长株潭生态绿心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推进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张家界等“两山”实践基地和国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三、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三)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生产体系。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动煤电转型发展,加快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加快节能改造,无法改造的机组逐步淘汰关停。合理规划建设调节性、支撑性煤电。大力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大具有资源优势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力度。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
(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的能源供给体系。推进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建设,确保祁韶直流安全运行、稳送满送,加快推进“宁电入湘”、湘粤背靠背柔性直流互联工程建成投运。加快平江、安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推动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抽水蓄能项目能开尽开。加强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综合能源网络,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天然气储备输配能力。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推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发展,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气电与新能源联营发展。
(五)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着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加快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能效水平。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四、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六)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持续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烟花爆竹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口,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完善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七)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融合发展。到203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
(八)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大力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商贸、物流、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湖南“种业硅谷”,加快育种创新发展,积极发展农业工厂、智慧农场。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九)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完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港口等铁路专用线建设,积极发展集装箱铁路进出港,实现与集装箱“水上巴士”无缝对接,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持续拓展“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加快建设“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主通道”和“非洲之路”。
(十)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氢能汽车、液化天然气船舶等新能源运输工具。实施清洁动力、清洁运输装备推广工程,城市新增公交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推进近零排放货运。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超过50%。
(十一)加快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新能源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公路、铁路等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储电设施。推广智能网联主动式公交优先系统,提升智能驾驶产业化应用水平。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十二)推进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完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海绵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十三)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加快建筑节能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行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加强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管理,推动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提升建筑用能管理水平,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
(十四)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绿色转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碳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效率提升。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和渔船等。
七、全面加强资源节约
(十五)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强化节能目标管理,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升级。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建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实施粮食节约减损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开采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探索符合湖南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
(十六)推动再生资源高水平利用。全面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行动,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推进长沙、湘潭、衡阳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建设一批绿色分拣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设备、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利用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特色园区。推动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风电光伏装备等再制造产业发展。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1.3亿吨左右,2030年达到1.8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