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充电桩出海再掀热潮,海外市场正迎来“中国制造”新势力

日期:2024-05-15    来源:易能时代

国际充换电网

2024
05/15
09:5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易能时代 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

在外贸旺季3月新贸节第一周,阿里国际站上的充电桩海外需求量同比增长218%,延续了过去一年的高增速。为此,阿里国际站首次专门为充电桩设置了专区,国内295家充电桩企业集体入驻,覆盖业内大部分头部企业。中国企业有望凭借在技术、供应链及成本上的优势推动快充直流充电桩的出口,以充电桩掀起的中国制造新势力正在迅速抢占海外巨大的市场空缺。

欧美市场需求旺盛 盈利空间巨大

据公开信息测算,欧洲和美国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约为15:1,缺口远大于中国。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859.6万台,车桩比约为2.4:1,其中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约7.5:1。相较于我国的配套情况,海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匮乏。

欧美主要国家均推出相关政策,推动充电桩建设,从政策端刺激增长。运营商投入意愿也有所提高,以特斯拉为首的欧美车企也加大充电桩投放力度。欧美市场有望持续增长,预计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25年有望达到25亿美元。欧洲25年公共充电桩市场规模约为30亿欧元。

欧美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基建发展晚于国内,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产品毛利率明显高于国内市场。模块+桩一体化企业在国内市场可实现30%的毛利率,美国市场一般是50%,一些直流桩的毛利率甚至高达60%;考虑在美国代工的因素,预计仍有35%到40%的毛利率,加上美国充电桩单价远高于国内,完全可以保证盈利。

独具多重优势 出海掀热潮成必然

充电桩出海热潮背后,是中国桩企日益筑起的技术壁垒、成熟的供应链及成本优势带来的必然。

历经10余年的发展,我国充电桩的生产制造供应链已相对成熟,充电桩产品历经国内规模化、多场景、长时间的应用,积累了技术优势,且具备人工成本优势。伴随国内充电桩行业的迅速增长,我国已涌现出大量具备充电桩功率模块、PCBA(控制主板)等充电桩关键零部件和充电桩整机研发、组装及生产能力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充电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20万家,供应链优势正日益凸显。与海外充电桩市场相较,我国充电桩企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其中,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被誉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占充电桩生产成本的40%~50%,成为企业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的“发力点”。模块技术不仅直接影响到充电效率的提升,更是整桩稳定可靠运行的有力保障,并要求适配不同地区的标准与需求。众多国内出海桩企均将目光聚焦于模块技术,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充电桩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250亿美元。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通过“出海”提升自身实力和盈利能力,既能体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也能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补齐缺口,还能为全球节能低碳发展之路提供重要支撑。以长远眼光来看,充电桩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