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正文

双枪超充和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两项技术发布,比亚迪充电黑科技助力“电车越过山海关”

日期:2024-01-03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陈萌

国际充换电网

2024
01/03
11: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双枪超充 比亚迪 汽车充电

近日,比亚迪举办了“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介绍了比亚迪充电技术的创新历程,并发布了双枪超充技术和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两项充电黑科技。

除了在“三电”技术上的成就,比亚迪一直深耕充电技术的研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推出过符合当时用户需求和国情的充电技术解决方案。初期,面对无充电技术、无充电基础设施、无充电标准的环境,比亚迪在车端和桩端自研了家用和公共领域的交、直流充电技术,让新能源汽车走向千家万户。

而近日火爆的800V高压平台,比亚迪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装车。同时,为解决当时充电桩电压较低的问题,比亚迪首创了升压充电技术,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现在,800V高压平台是比亚迪的基础平台技术,并实现了全品牌高电压平台布局。

面对当下用户公共桩充电慢及冬季充电效率低的痛点,比亚迪顺势而为地推出了全球首创的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与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百万元级的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使北方用户低温充电体验趋近常温充电。

双枪超充技术 让快充桩秒变超充桩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公共充电设施均按照2015版充电国标设计,最大充电电流为250A的标准,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虽然搭载超快充技术的车子比比皆是,但能够彻底发挥其功能的公共充电桩却少得可怜。同时,自建“超充桩”存在落地速度慢、覆盖面不够广的局限;提升自身电压的方式,虽然能在普通充电桩实现快充,但是公共快充桩的电流受国标限制,功率提升范围始终有限。因此,在大多数充电场景下,超快充技术很难发挥全部功能。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开创性地提出“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充分利用庞大的公共快充桩生态,以“升流”方案,无需改变充电桩,即可提升公共桩大功率快充效率。通俗点讲,一辆车连接两个充电桩,使车辆突破公共快充桩国标最大250A的电流限制,最高可实现充电电流翻倍至500A。结合国内主流的80~120kW公共快充桩生态,通过该技术最大可实现充电功率翻倍。

比亚迪的双枪超充技术有左+右两条充电回路,能独立运行,也可同时工作。单枪充电模式下,采用双枪超充技术的车辆与普通单枪车辆无异;双枪超充模式下,双枪车辆可根据自身需求智能调用第二把充电枪的输出能力,使整车的充电电流最大可翻倍,达到整车最大充电能力。这项设计同时也增加了用户充电的便利性,左枪单充、右枪单充、双枪同充均可。

实现如此高功率的快充能力,不是仅增加一个充电口这么简单。比亚迪在兼容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技术研发。双枪搭配全球首创的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两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

以腾势N7为例,采用双枪超充技术后,其最大充电功率可超过230kW,10%~80% SOC快充小于20分钟,真正实现短时多补能、大胆去远程。

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 首次实现极低温下冷车快充

自从纯电动车开始普及,“电车不过山海关”几乎成为社会共识。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华南地区超过30%,而东北地区却不足10%。在极低温下,电池面临的考验主要体现在:电池温升速率慢、低温充电时间相比常温增加1~2倍、动力性相比常温有差异等方面。

针对动力电池谈“温”色变困局,比亚迪先后探索了一系列电池外部物理传热技术,如第一代的PTC水加热,到电池膜加热,再到e平台3.0开发的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记者了解到,围绕全场景高效补能,比亚迪聚焦于技术难度更高的电池内部自主发热领域,历经5年研发,通过对热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创新升级,全球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基于电池自加热,叠加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充分吸收电驱余热,提高电池加热效率,大幅改善了用户冬季用车体验。

除了极大缩短低温充电时间,比亚迪通过首创无感智控技术,自加热功能智能运行,做到完全无感运行,兼顾了便捷性和舒适性,同时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方案在充电、驻车、行车均可实现电池自加热。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