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车企自研电池已成趋势,相关消息不断:
12月23日,蔚来在2023 NIO DAY上发布了自研的46105大圆柱电芯和电池包。据介绍,该电池单颗电芯能量密度高达292Wh/kg,整个电池包利用率达到了84%,容量达到了120kWh,并且还支持5C快充,能够实现5分钟补能255公里。
据媒体报道,奇瑞汽车执行副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奇瑞有自己的电池,并且将会在明年正式发布。
12月14日,极氪汽车发布首款自研电池“金砖电池”, 该电池为量产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超过500公里。据悉,金砖电池已在极氪自建的衢州极电工厂开始投产,将会在本月27日上市的极氪007上首发搭载。
12月12日,广汽埃安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同时发布的P58微晶超能电池可提供超700km续航,未来将陆续应用于昊铂、埃安品牌车型。此外,因湃电池工厂将在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且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
长安汽车近期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在电池产品方面,公司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50GWh-80GWh的电池产能;在电池Pack集成方面,首款搭载CTV技术的电池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新型电池方面,公司也正在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能量密度将突破1300-1500瓦时/公斤,力争在2035年实现搭载应用。
除了这些企业,上汽、理想等车企或造车新势力均已进行自研电池方面的尝试。
那么,车企为什么要自研电池?市场对于车企自研电池又有哪些看法呢?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
车企为什么要自研电池?
众所周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 40%-60%。因此,为了摆脱对于电池原材料等的依赖,在市场上掌握更多话语权,车企自研电池已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车企热衷自研电池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第一,有利于控制成本。2022年碳酸锂价格暴涨期间,曾有车企的高管吐槽:“车企在给电池企业打工。”自研电池无疑可以为企业减轻极大压力。
第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高度相关,车企参与到电池研发等环节,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十分有利。
此外,自研电池企业还能够保证足够的产品供应等。
自研电池一定会成功吗?
不过,业内对于车企自研电池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部分人认为,实现动力电池等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是整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大体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好地把控动力电池等产业链,成为不少头部车企的一大战略方向。对于体量足够大的车企来说,自研自产电池已成必然选择。
也有人不看好车企造电池的未来。一方面,电池毕竟属于一个关联多个学科、相对专业的领域,车企对其的理解深度,和电池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另一方面,电池研发周期较长、投入较大,虽然长期来看可以降低整车成本,但短期的资金压力很大。据麦肯锡的估算,车企在一个地区生产至少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或电池生产规模达到15GWh以上,自产电芯才可能具备成本优势。可见,只有少数实力的企业才有资金及技术进行电池研发,蔚来就曾在年中宣布要推迟自研电池量产时间。
不过,目前车企自研电池并没有完全取消供应商,多数仍然坚持了自研+外购“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极氪CEO安聪慧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极氪在电池方面有两条路线同步推进,继续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同时规划搭载金砖电池。
总之,随着行业的进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企业进行自研电池的尝试,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决定自研电池之前,企业也要进行资金、回报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