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扭转颓势,合资品牌还有机会吗?

日期:2023-12-15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作者:赵子旺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2/15
11: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合资品牌 汽车市场 比亚迪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度成为技术先进和高质量产业链的代表。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渗透、消费者需求转变重构供应链附加值等变化触发汽车行业开启新纪元的背景下,以及中国造车新势力和互联网企业争相入局,吹响“新四化”变革的号角时,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正在陷入“困境”。

2022年,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就已经显现出“疲态”。比亚迪的销量超越“南北大众”,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汽车品牌。同时,中国乘用车品牌的年度市场份额也提升至49.9%,形成与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局面。

2023年,在中国品牌的“强攻”之下,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连续“失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达59.7%,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接近60%。

合资品牌地位下降

合资品牌曾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不过,在2022年,这样的局面被打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同时,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提升,从侧面证明了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德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20%左右,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5%左右,美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0%左右,而韩系品牌和法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1%左右。

2023年,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401.6万辆和239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73.1万辆和206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和7.5%。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142.6万辆,同比增长22.2%,市场份额达到55.3%。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上升的同时,曾经驰骋中国车市的德系品牌、日系品牌、美系品牌、法系品牌、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德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20%左右,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为17%左右,美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到8%,而韩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仅有1.5%、法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0.3%左右。

合资品牌失去优势

近年来,面对产业变革,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抢抓新发展机遇,在燃油车领域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甚至实现了超越。基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中国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更是占据了先机。

反观合资品牌,此前,合资品牌或外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技术壁垒正在被瓦解,再加上欧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匮乏,所以导致合资品牌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合资品牌失去优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品牌的崛起。“现在合资车企或合资品牌面临来自中国车企或自主品牌的压力,因为自主品牌抢占了他们原来的市场份额。”

在他看来,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稳定上升不是偶然,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实力的提升或者中国市场出现的变化,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起到了关键的拉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是下半场”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这不仅是车企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合资品牌的实际痛点。许海东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目前合资车企或合资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比不过中国车企。

合资品牌扭转与自主品牌的差距,拥抱电动化成为了关键。

“自救”需要转变经营模式

虽然中国品牌占据了更高的市场份额,但是也有业内观点认为,并不意味着合资品牌没有反超的机会。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表示,合资品牌布局新能源赛道并不是没有突破口,它们能否利用好本土供应链优势,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布局非常关键。在他看来,无论是智能网联还是新能源的核心三电,中国的产业链基础以及独特优势已经强于国外,合资品牌需要进行本土化的布局。

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与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展开合作。

今年7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对小鹏汽车进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战略技术合作的目标是利用双方的互补优势,建立长期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我们正在加速拓展本土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同时为下一步的创新变革做好准备。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合作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现代汽车集团高管曾公开表示,“我们关注到了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新举动”。同时,他也透露现代集团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计划,“正准备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携手推出电动车,也会考虑与更多中国企业在电动车、软件领域合作,对于合作对象,我们持开放态度。”

除了与中国企业展开进一步合作之外,将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基地也是合资品牌的出路之一。

崔东树表示,由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较特殊,相对欧洲车企,对亚洲和大洋洲的出口便利性很强,因此特别适合实现区域覆盖。尤其是美国和欧洲车企在中国之外的亚洲表现很一般,中国的出口潜力巨大。合资车企在中国竞争表现偏弱,但国际上的对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一些中国市场表现一般的新能源产品,在海外表现很好,这既有需求的差异,也有竞争的强度差异。一些地方的当地新能源需求较强,而中国合资车企的产品相对其他区域的产品有明显优势,这样对实现合资新能源的出口是很好的促进。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