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清华大学李克强:计算基础平台支撑高效、高质量、深层次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

日期:2023-11-30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张奕雯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1/30
17: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自动驾驶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 车联网技术

在一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与软件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合作的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来宾、业界同仁,大家好。我今天将对我们团队所做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研发及产业化推进与各位进行交流。

在汽车行业里,特别是汽车智能化时代,电子相关的芯片、软件相关的操作系统都极其重要。因为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需要有这样的控制器。汽车产业里操作系统、芯片都归属于二级供应商,最终被主机厂所使用。在智能驾驶时代,电控单元ECU变得更加复杂,不再是传统的电控单元,而是计算基础平台(iVBB)。

在智能驾驶时代,产品定义和产品开发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计算平台包含复杂的算法、芯片、操作系统一整套东西,有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有App,有承上启下支撑App开发的复杂中间架构和中间支撑软件组件等。在智能驾驶里,操作系统里不仅仅是内核和普通中间件,更重要的是类比安卓App的工业软件。如果把一个基于工业软件的操作系统和芯片硬件架构融合起来,就是“工控裸机”的概念。在这一基础上快速迭代算法,形成一个大系统,就是所谓的“计算基础平台”。

自动驾驶发展到关键时期,车企、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即如何解决核心应用算法。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分层解耦,计算机平台就可以对产业带来真正意义上高效、高质量、深层次的赋能,形成最终产品需要的核心控制器。

在产业发展趋势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是产业共识,是汽车、能源、交通融合形成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由此诞生了能够共享出行的智能汽车。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定义、开放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在全球已经形成共识,多国从复杂系统定义上进行顶层设计。2020年,我国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定义了总体架构,这个架构下核心关键技术、发展技术路线图,以及如何协同推进。未来电子电气架构要重构、产品结构要重构,那么就不能采用传统方式开发,计算平台就是重构下的产品定义和开发。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都在对电控单元、计算平台进行探索。迄今为止,行业多采用单车制烟囱式架构,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探索,从技术角度来说,智能网联汽车不再是传统单车、传统计算机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除了有本地属性、社会属性外,它的技术架构发生极大改变。我认为,自动驾驶目前已经发展到临界点,需要三大技术——汽车固有技术、ICT技术、ICT和汽车融合后的重构技术与融合技术。谁有能力掌握重构技术,谁将主宰未来。

在这一情况下,烟囱型无法解决现有问题,我们必须定义出一套车路云一体化架构。因此,中国方案要具有车路云一体化的系统架构,具备分层解耦、跨域共用两大技术特征,并满足三个标准:符合中国基础设施标准、符合中国联网运营标准、符合中国道路标准。在全新定义方式下,将衍生出五个新型零部件产品:计算基础平台、终端技术平台、云控动态地图、信息安全。

之所以提出计算基础平台,是根据需求出发。如果生态不建立,或者被一些企业所垄断,站在车企角度,车企作为最终使用者,如何与一级供应商博弈,未来将成为挑战。对于具体企业,无论是做自动驾驶、整车控制器还是操作系统、计算平台,都面临极大挑战。从企业需求、行业痛点来看,未来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特别是操作系统,应当有新定义、新需求。

我认为,未来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应该是统一架构,能够实现硬件、应用软件双解耦。这样的操作系统与硬件融合起来,就是计算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一定是软硬结合的,软件不仅仅有传统内核中间件,更有功能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坦率地讲,功能软件一般难以做出来,不仅仅涉及计算机底层问题,更重要的是核心应用算法的问题。有车企强调,自动驾驶时代车企要有灵魂。灵魂是什么?现在一切的问题,都是没有核心应用算法。有再强的芯片、再强的算力,没有算法,就无法达到要求。

很多车企天天说缺应用算法,但是这需要靠底层、靠支撑。有了计算基础平台后,可以把应用算法里的基础贡献分开、提炼出来,进行高效、高质量、深层次开发。所有的国内外芯片均可适配,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支撑上面的应用算法,形成产业生态。目前,计算基础平台iVBB1.0版产品已经开发出来,2.0版对于标准架构、任务进行了更加清晰的梳理,正在和行业、相关企业做产业化推进。

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计算基础平台是支撑高效、高质量、深层次产业生态建立的关键。其中,需要在各方形成共识、共同产品定义下推动标准、市场驱动,逐步实现替代。有些基础共性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台重大项目,从应用、准入等全链条支撑发展。另外,相关标准的建立也需要行业协同,加快跨领域协同与共生,推动产业生态建设。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