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中国汽研宫宝利:为消费者创造健康车生活

日期:2023-11-30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赵建国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1/30
16: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动力电池

11月28日,“11·28全民空净节”暨“后疫情时代——人居环境与健康汽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办,吸引了各界关注。面对来自全社会不断升级的健康汽车需求新趋势,中国汽研检测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负责人宫宝利接受记者专访,围绕此次活动主题及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升级、如何打造环保能效俱佳让用户放心的新能源汽车等相关热点问题作出专业解读。

中国汽研检测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负责人宫宝利

绿色低碳 健康同行    

2018年,中国汽研推出了“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体系,成为打造绿色环保健康汽车的重要指南。

“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推动下,车企愈加重视汽车产品的健康性能开发,关于健康守护功能的配置逐年增多。”宫宝利表示,根据近年来健康指数测评数据显示,车内甲醛健康危害值的平均值较2017年下降50%,“五苯三醛”综合污染值的平均值较2017年也下降50%,高温工况下的车内气味强度下降0.5级,充分表明我国车内环境的健康水平正在逐渐稳步提升,将更加有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车内环境健康水平相较于先进国家或地区可以说没有差距,总体持平甚至在部分领域保持领先。

“当然,我们还存在着持续提升的空间,包括一些汽车健康评价部分关键指标缺失。”宫宝利举例说,如高温工况下乙醛超标、纺织品防菌防霉等的控制,这还需要汽车产业各端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以及实际落地应用,来更加全面的实现车内环境健康水平的再次跃迁。

宫宝利指出,从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近年来VOC/VOI板块测评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测评结果看,常温条件下,乙醛管控水平较差;高温条件下,甲醛管控水平较差。具体到每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看,苯无论在常温、高温或通风状态下,未检出比例均较高,常温状态下,26%的受检车辆苯未检出;高温状态下,22%的受检车辆苯未检出;通风状态下,61%的受检车辆苯未检出。车内乙醛是常温工况下超过国标最多的一种物质,也被车企、材料企业视为最难管控的物质,乙醛满足国标的比例仅为26%,超过现行标准限值1倍以上占48%,超过现行国标2倍以上26%。但所有车内空气中乙醛在常温阶段的检测值都满足国标拟修订值。

其次,在车内颗粒物方面,从整体测评结果来看,车辆对外界颗粒物阻隔能力“整车颗粒物阻隔”测试结果普遍较好,只有个别车辆结果偏差。车辆空调内循环及相关空气净化装置,对车内颗粒物(PM)浓度的降低效果,即“车内颗粒物过滤能力”测试结果不同车辆结果差异较大,部分车辆还有待提高。

第三,在车内致敏物风险方面,目前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健康指数第一次提出车内致敏物风险概念的时候,行业内对车内致敏风险是没有管控的,随着测评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主机厂也慢慢重视起了对于内饰的致敏性的管控,这是很好的一个现象。

近几年,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一直在升级发展,评测内容不断深入拓展。宫宝利告诉记者,

健康方面,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3版规程重点将汽车健康分为两大部分,车内健康和环境健康,紧扣“健康中国”和“双碳”两大国家战略;在车内健康方面,加入对TVOC的考察,进一步提升行业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在内饰健康方面,引入抗菌防霉板块,针对内饰材料和空调滤芯进行性能评价。在环境健康方面,推出绿色出行板块,重点考察汽车的能耗、能效和续驶里程,进一步提升车辆环境健康的水平。

亮点凸显 护航出行    

如今,“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共识。与之相适应,2023版规程在践行“双碳”战略、降低碳排放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看点。

宫宝利表示,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3版本的测评规程主要增加了绿色出行板块,分为不同车辆类型分别评价,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节能的汽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传统的节能汽车方面,公告测得的燃料(能量)消耗量与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值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油耗受到驾驶行为、交通拥堵状况、环境温度、空调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一工况难以代表所有情况。2023版规程首次引入拥堵场景,更加贴切消费者在城市上下班高峰期通勤状况下的油耗。同时,规程中增加了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场景的能耗,测试结果将与现行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进行比较,筛选出同类车型中复合工况下油耗更低的车辆,从而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贴合日常实际用车环境中低碳节能的车型。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除了常规的公告电量消耗模式(CD)和电量保持模式(CS)能耗评价外,PHEV新增了CD模式下高低温能耗测试,评价在纯电行驶时的耐环境性能、热管理、能量管理能力。测量了电量消耗模式情况下的空调开时的燃料消耗量,解决目前国标无混动车型空调油耗评价问题,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纯电动车型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电动汽车时除了关注续驶里程外,还应了解其在不同温度、速度条件下的表现。纯电动汽车在高速、高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瓶颈。2023版规程为消费者提供高低温、高速场景电耗衰减率进行综合评价,减少续航焦虑,推动行业整体电耗技术水平提高。

“未来,健康指数将继续推进低碳绿色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公开、科学的绿色健康汽车评价,能够为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绿色健康汽车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消费者绿色出行提供支撑。”宫宝利强调。

提升能效 强化环保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普及应用,消费市场也越来越认可新能源汽车,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能效、环保等性能也引发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在提升能效方面,宫宝利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在减少尾气排放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能效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是降低车辆风阻,电动车时代,风阻能量消耗占比越来越大(从15%-35%),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也是提高新能源汽车能效的重要途径;二是提升热管理技术,受制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材料性质,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而整车热管理系统的需求与能耗逐步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电动汽车在多环境下的适用性,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需要开发适应宽温区、极端条件下的热泵系统,进一步提升热管理技术和降低能耗水平;三是提升车辆的轻量化水平,由于电池原因,纯电动车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重,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减少车辆的重量,从而降低纯电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

在环保性能提升方面,宫宝利认为,一是要关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的汽车碳排放管理体系均呈现出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的趋势,汽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包括零部件及材料生产、整车制造、车辆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由于动力电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制造阶段碳排放占比较高,全产业链脱碳亟待重视;二是要关注非尾气排放。非尾气排放是指来源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轮胎与路面磨损,以及汽车制动过程中,制动器磨损所产生的微粒物排放。电动车时代,电动车车重更重,扭矩更大,所以轮胎的磨损更快,也就意味着会产生更多的有害颗粒。随着整个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汽车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非尾气排放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欧7排放法规也对非尾气排放做了限值要求。

进入绿色低碳、健康同行时代,汽车产业上下游将共同关注车内健康,创新节能技术,倡导低碳出行。“共同引导汽车产业绿色升级发展,为消费者创造健康车生活,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宫宝利坦言,这是中国汽车健康指数的初心和使命。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