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一月内10家车企“换帅”,正常更迭,还是销量重压下的人事镜像?

日期:2023-10-3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郝文丽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0/30
08: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理想汽车 东风汽车 宝马集团

汽车圈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车企高管换防从未如此密集与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内,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东风本田、宝马、长城汽车魏牌、华为、理想、捷尼赛思在内的10余家车企进行了高管更迭,甚至连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舍弗勒也加入了换防大军。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大势所趋?

01从车企到零部件巨头,换换换

10月27日,杨青出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即将迎来建厂55周年的东风汽车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跃迁的关键时刻,如何实现“东方风起”目标,是新一任东风公司领导者思考的首要命题。

近一个月以来,整车企业、零部件巨头的换防频率相当之高。

9月底,华为智能车业务迎来重大调整,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一职,升任车BU董事长,接替他的是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

进入10月,调整幅度最大的车企莫过于中国一汽。在邱现东出任董事长一个多月后,中国一汽于10月9日进行了涉及多达20余人的人事调整,范围覆盖集团总部,及旗下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奥迪等子公司。

也是10月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宣布:赵非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不再担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职务。

10月10日,媒体报道东风本田现任副总经理潘建新已升任为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接任郑纯楷,成为东风本田新任的中方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推进部部长勾天生将接替潘建新的位置。

10月13日晚,长城汽车魏牌的CEO兼坦克魏营销总经理陈思英发文宣布暂时离任。

10月17日,媒体报道,捷尼赛思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协调官(Chief Executive Coordinator)李哲(Wells Lee)将接替何睿思(Markus Henne)出任首席执行官。

10月18日,宝马集团宣布现任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将出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现任宝马(中国)汽车贸易公司总裁邵宾接替前者,出任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

10月24日,有媒体爆料,理想汽车从壁仞科技招来副总裁秦东负责芯片Soc部门,职级P10,向入职不到一年的算力单元负责人罗旻(职级M9)汇报。

汽车零部件巨头也迎来重大人才变动,现任博世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将接替陈玉东出任博世中国区总裁。几乎同时,舍弗勒宣布任命温豪定担任中国区工业事业部总裁,并成为中国区管理委员会成员。

02销量是直接原因,转型是根本原因

汽车圈的高管更替本也常见,但一个月内超十家车企的频繁换防,却不多见。

汽车人才研究人士诸俊良分析,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车企的人才战略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车企频繁换防,直接原因来自于销量的压力。

进入第三季度,车企们进入了冲刺年度销量的最关键时期,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大多数车企似乎都难以完成年初定下的销量目标。从前9个月的销量来看,各大汽车集团年度销量目标的完成率仍需努力,上汽集团为56.3%、中国一汽为60.7%、比亚迪为69.3%、长安汽车为66.8%、广汽集团为67.2%、东风公司为42.6%、吉利汽车为70%、长城汽车为54%。如何兑现年初许下的承诺?新主帅或许有新思路,车企们寄希望于更换领导者。

诸俊良进一步分析,除了销量压力的推动,车企集中换防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汽车行业转型的冲击。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汹涌浪潮之下,车企向电动化、智能化频频加码,“留给车企的窗口期不长了,未来两三年肯定会出现分水岭,所以各大车企现在都全力以赴地想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尽可能地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方向快速升级。”

比如,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东风本田迅速调整战略方向。接任中方一把手之后,潘建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积极引入全新的电动技术和生产流程,推动公司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还引导加强公司环保管理和新能源技术的推广,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诸俊良还指出,高度重视和长期看好中国市场;企业保持领导队伍年轻化的需要;更多车企将力量聚焦在一些核心品牌、资源上,集中力量不再分散进攻打多品牌;中国成为智能电动化中心,吸引了全球优秀人才的加盟等,也都成为车企高管频繁更换的原因。

03大变革让“换帅”停不下来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浪潮的推动下,汽车市场集中度日渐提升,头部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原来的领导团队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节奏,势必出现更迭;而眼下车企普遍高度重视自动驾驶业务,因自动驾驶前景确定,科技领域的人才也愿意跨界进入汽车市场。国泰大搜车(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认为,汽车高管的频繁流动将会成为新常态。

陈伟指出,在新能源和传统汽车相持的阶段,车企高管人才的流动很正常。比如,传统车企的高管能力很强,他们进入新能源车企可以带来此前积累的经验,更助于新造车品牌的快速成长。“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来说,都希望到更有发展机会的位置大干一场。”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认为,汽车行业处于大变局时期,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人才需求量变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方面缺乏人才储备,让传统车企人才掌管智驾业务显得力不从心,内部培养又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因而多通过跨行业引入的方式招揽人才。

比如网曝理想汽车从壁仞科技招来副总裁秦东负责芯片Soc部门,以及此前的原华为全球HRBP管理部部长李文智加入理想汽车、前华为高管姜军出任极氪副总裁等人才流动都可以看出,汽车与IT、互联网行业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有跨界履历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车企的欢迎。

纪雪洪进一步指出,传统车企招聘互联网、人工智能人才,是希望补足自身在智驾、智能座舱领域的不足;而如小鹏汽车引入原长城汽车高管王凤英,则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创车企,希望补齐在汽车制造和管理经验方面的短板。可见,高管人才的流动还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

纪雪洪也持与陈伟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是“业绩为王”。如果车企的业绩好,高管层则相对稳定;如果业绩遭遇挑战,高管人员变动则会更加频繁,“换帅是车企应对业绩危机和发展挑战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年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窗口期,车企高管的流动会更加频繁。”

(应采访对象高要求,诸俊良为化名)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