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自动驾驶发展秘籍:“唯快不破”

日期:2023-10-12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赵玲玲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0/12
08:5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 无人驾驶

今年以来,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取得诸多进展。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上,试点城市、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激光雷达的规模应用和高算力芯片的量产装车,多家车企正在研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在车路协同上,智能化道路改造、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带动交通通行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

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3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业内众多领域的最新进展纷纷亮相,展现了我国自动驾驶落地“唯快不破”的发展秘籍。

政策法规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核心技术的局部突破,产业生态的逐步形成,三者“同频共振”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实现了高速发展。

无论从产业发展的数据,还是政策支持的力度来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大潮正在袭来。相关市场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驾驶产业市场规模已达2894亿元,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万亿元。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的相关政策密集落地,特别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法规方案逐步细化,有望助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走向高潮。仅今年上半年,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已出台近30项涉及自动驾驶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支撑行业发展。比如,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修订并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

在完善标准法规上,工信部方面表示,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政策、标准法规,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加强汽车与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标准的协同;同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协调,积极贡献基于中国实践的标准技术方案。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李晓龙表示:“在产业扶持上,以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为代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聚焦重点领域投入超过百亿元。”

我国去年开启汽车安全“沙盒监管”的试点,监管对象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副主任肖凌云指出,“沙盒监管”是包容审慎监管的创新举措,在新技术领域是准入与召回的有益补充。“召回监管是面向所有的汽车产品和技术,‘沙盒监管’面向的是新技术、新功能和新模式。‘沙盒监管’强调的是新,召回监管主要面向更多已知的风险。”他说道。

“2025年将是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应用的一个关键节点。”李晓龙介绍说,针对核心技术、政策研发、示范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挑战,国家部委积极推动解决,下一步有望通过重大专项方式,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产业发展。

试点示范扩展领域与范围    

日前,一则有关自动驾驶“机场线”的消息发布,引发行业关注。据悉,北京大兴机场开通了自动驾驶汽车接驳服务,首都机场在大会期间也开通自动驾驶汽车接驳测试,实现了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开放道路上的人车混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在大会上透露,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展到全市580平方公里的范围。如北京一样,全国多地都在探索和创新自动驾驶先行先试的路径。最近,据“苏州发布”官方公众号介绍,国内首条可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即将建成;深圳拟逐步开放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目前已完成首批高坪快速路西段、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截至2023年6月,我国50余个省市区发布了道路测试实施细则,推动无人化测试、载人测试、载物测试、高速测试、商业化试点等测试示范创新探索;多地通过地方立法或设立政策先行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我国实施启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对于探索自动驾驶商用化运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表示,要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组织更大范围、更多场景的测试示范,同步推进法规政策完善、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建设等工作。针对准入试点,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准入试点,基于实证积累经验;二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推进自动驾驶、组合驾驶辅助等管理;三是持续强化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管理体系优化完善。

现阶段,国内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正从单一领域、个别城市逐渐扩大到多行业领域和全国范围的规模化商业落地;作为最大限制影响因素,技术已实现重点突破,常态化去安全员运行从单点单场景试运营转变为多场景多点爆发。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客车,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同时建立了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自动驾驶的应用协同性体现不明显,而系统性、协同性不够仍然是一项挑战。比如,大部分试点城市还采用测试牌照,极少有商业化运营牌照,测试范围有限。此外,路侧智能化基础设施运营主体缺失,存在的设备升级、维修困难、折旧快等问题,都需要在未来发展中逐步解决,扫清产业发展障碍。

产业链协同发展向新而动    

相比传统汽车,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涉及领域更多,程度更深,想象空间更大。今年以来,自动驾驶产业链各领域头部企业密集发布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尝试新模式、探索新场景。

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韬资产”)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表示,自动驾驶作为少有的顶级赛道,随着产业生态重构、产业价值更替、行业逐渐成熟,将带来巨大的产业变革。受益于供应链的不断降本,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价值开始凸显且空间巨大。

随着车路云一体化深入推进及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新需求和机会不断催生与涌现,自动驾驶产业结构有望重构,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亿万市场规模的汽车产业所涉及的零部件达数万个,而软件领域所涉及的技术单元则更加庞杂,因此自动驾驶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更为多元。

比如,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必备的线控底盘,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根据《2023年中国商用车线控底盘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国内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已达200.4亿元;随着线控底盘市场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至1420亿元。

再比如,汽车在向智能互联移动平台转型的过程中,产品的差异化需要由芯片与软件合力“兑现”。同时,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分布式向跨域集中式转变,车规级芯片的发展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汽车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与战略意义,由此带来车用操作系统技术架构、核心技术、软件开发模式等的全方位变革。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丹表示,未来3~5年,将是车载操作系统的关键“窗口期”,需要整个行业全力以赴,拿出优秀的“作品”。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原诚寅指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已迈过起步阶段,进入“百家争鸣”和快速发展阶段,有近300家企业开发相关产品。目前,行业“百花齐放”和“鱼龙混杂”的现象并存,而未来将经历较大规模的优胜劣汰。由于汽车芯片研发周期长,企业进入这条赛道必须有坚持10年以上的决心和能力。

封闭场景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在自动驾驶的众多细分场景中,封闭场景是当前技术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具体来看,矿山、港口、末端配送运力短缺,使自动驾驶获得了强劲的需求。

“针对封闭场景的全球第一家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公司,基本可以肯定将诞生在中国。”辰韬资产董事长林新正认为,封闭场景无人驾驶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升级迭代的典型,很好地吸取了我国强大制造能力的“营养”,带有中国资源禀赋和制造能力禀赋基因,将是一个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虽然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以来自动驾驶融资趋冷,但产业发展依然在提速,特别是配送、矿山、港口等封闭场景的表现抢眼。据介绍,我国矿山场景的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在技术上已可以实现100%常态化无人操作,并且在百辆汽车并行的情况下运行效率接近人工,能够保证单矿的毛利率转正;港口场景从早期的港口向铁路、陆路和集散中心扩展,行业“天花板”被大幅提升;末端配送场景在部分城市的示范区实现低速无人化,且示范城市逐步增多,在城市内支线段,快递、商超、外卖、团购等场景多样化尝试。技术上,行业一方面开始逐步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与乘用车自动驾驶一样逐渐走向轻地图的模式;另一方面,随着传感器和智能底盘出货量快速增长,头部企业已将相关成本逐步降低到可以支持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平。

针对封闭场景的部分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已交出不错的成绩单。据悉,易控智驾实现100%常态化去安全员,运营效率实现有人驾驶的100%,单矿最大车数突破115辆,单矿毛利率转正。现阶段,其商业化重点已从自动驾驶算法转向开发线控底盘等硬件以及与车辆等的适配,进入全面降本增效的发展阶段。斯年智驾在港口、散货集散地、物流园区完成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累计签署15个场景物流订单,车队规模超200辆。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实现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引领。而经过约10年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也逐步成熟,自动驾驶全场景的应用已正式拉开帷幕,其规模化商用则将迎来拐点时刻。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