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换电财经 » 正文

空悬“新势力”上海时驾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日期:2023-09-26    来源:盖世汽车智能网联  作者:Vivi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9/26
08:3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上海时驾 企业融资 空气悬架

9月25日,上海时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时驾”)宣布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这是该公司成立两年来完成的第三轮融资,至此上海时驾累计融资金额近亿元。

本轮融资由科兴科创投资、坚木投资和诺延资本联合领投,架桥资本跟投,光智资本继续作为长期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时驾第二代产品集成式八合一SDS(One Box)产品的市场开拓与量产交付。

空悬演进,集成化是大势所趋

如果从成立时间来看,在空气悬架赛道,上海时驾可谓不折不扣的“新势力”。但和其他很多创业公司一样,上海时驾核心成员都曾长期从事汽车空气悬架系统研发。

在2021年9月公司创立以后,上海时驾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空气悬架系统核心零部件、软硬件及系统解决方案。据上海时驾创始人乌伟民介绍,面向空气悬架,上海时驾共推出了基于传统分离式路线的智能悬架控制器、集成式八合一SDS(One Box)产品、高压储气罐等产品,同时上海时驾还具备CDC系统集成和空气弹簧系统集成及相关的软件服务能力。其中,集成式八合一SDS是上海时驾现阶段的发力重点。

图片来源:上海时驾

在上海时驾看来,空气悬架系统中,空气弹簧和减震器之外的其他系统子部件,走向集成式是大势所趋,所以该公司很早就启动了集成式八合一SDS产品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时驾创业团队也是国内最早参与研发及量产集成式八合一SDS(One Box)方案空气悬架的团队。

具体到产品性能上,据乌伟民介绍,上海时驾的八合一SDS,由于高度集成了传统分离式空悬系统中的空压泵、电磁阀、控制器等等子零部件,在单车成本上可以带来千元级别的降本,节省20%的布置空间。

不过,虽然从产品迭代路线上,上海时驾的One Box产品思路是从分离式逐渐走向集成式,但乌伟民认为,未来空悬系统的供应模式,反而将会从现在的集成式定点走向减震器、空气弹簧和One-Box产品分别单独定点的打散式定点。

“相比于打散式定点,集成式定点有很多优势:更利于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整车厂的时间成本,但其弊端其实也非常明显:成本高,整车厂没办法建立know-how,存在一定的供应链安全风险,所以现在一些头部的新造车品牌在空悬系统方面都已经开始打散定点。”乌伟民指出。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在与整车厂的合作模式上,上海时驾选择了Tier1和Tier2两条路线并存。

目前,上海时驾应用于空气弹簧、多腔弹簧、半主动减振器、磁流变减振器的一代控制产品和二代集成式SDS(One Box)产品均已完成研发,进入了实车验证阶段,将在2024年进行正式的批量产交付。

图片来源:上海时驾

伴随着量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上海时驾同时也在积极开展产能储备。围绕第一代智能悬架控制器和第二代八合一SDS,上海时驾已经分别搭建了两条产线,年产能均在50万套。

其中八合一SDS产线,据悉也是国内第一条One Box产品的柔性自动化量产产线,该产线从设备、流程、工艺到参数,均由上海时驾从零开始设计和研发标定,将在10月份整体搬迁至上海。

国产撬动,2025年将是大批量终局

当前,伴随着自主高端化,以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换道超车机会,带动空气悬架也随之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上涨到15%左右,市场规模接近380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3%。

过去两年里,空气悬架已经从早期的百万豪车专属,逐渐下沉到了3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市场。接下来,随着空气悬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度加快,以及本土车企的产线扩容和适配车型的增多,空气悬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上海时驾预测空悬系统的平均单车价格未来有望下降超过30%。

“我们预计到2026年,单套空气悬架价格将下降30%,这意味着它进一步渗透至25万元级别乘用车市场将成为可能。”乌伟民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空气悬架的快速发展,该赛道在过去两年其实已经涌现了一批出色的本土供应商,比如孔辉、保隆、拓普等。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此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孔辉空气悬架系统配套数量达到67,186套,市场份额为38.2%;保隆科技38,749套,市场份额为22%。

作为一名空悬“新势力”,上海时驾有何核心竞争力呢?上海时驾CTO黄博学指出,时驾最大的差异化在于,该公司是以电控软件为核心,集成式八合一SDS(One Box)为主力产品,来切入空气悬架解决方案市场。

目前来看,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未来整车悬架对软件和算法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从这一点上来讲,基于丰富的电控和软件行业经验,上海时驾面向智能悬架,尤其是未来的全主动悬架,构建了充分的先发优势。

在未来的市场规划中,乌伟民认为,与其单纯在国内狂卷,还不如去打全球市场。这不仅仅是因为全球市场体量更大,更在于本土厂商历经这一波智能电动汽车变革的大浪淘沙之后,已经构建了显著的成本优势。“想象一下,欧美厂商一套悬架可能需要上万元,而本土供应商可能会在这个标准上打六七折,基于这样的成本优势去打欧美市场,会是怎样的历史性机遇。”

目前,据悉上海时驾已经在积极开展相关的布局,有关进展接下来盖世汽车将持续关注。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