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在北京、上海开启城市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内测,预计通勤NOA将于下半年开放。今年以来,小鹏、问界、智己等众多新能源车企不约而同大力推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落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将成为城市NOA落地的关键时间节点。
车企加速布局
据了解,目前,多家车企对于NOA技术的命名不同,例如NOP、NGP等。此前,NOA普遍应用于高速公路场景,可以实现主动变道超车、自动上下匝道、自动调速等。今年以来,NOA的应用场景逐渐拓展到路况更为复杂的城市。
除理想汽车外,今年3月,小鹏汽车陆续在广州、深圳和上海开放城市NGP;6月,又开放了北京城市NGP,目前主要适用于北京各环线及主要快速路。4月,智己汽车宣布,智己城市NOA预计将于2023年内开启公测。同月,华为表示,其城市NCA已经在深圳、上海、广州落地,重庆、杭州也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开放。
中欧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表示:“城市道路相对复杂,NOA的应用场景可以从高速拓展至城市表明智能驾驶技术水平有所跃升,如果相关车企能推动城市NOA大规模应用,将大大推动整个智能驾驶产业发展。”
在林示看来,从车企角度而言,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可做差异化的地方已经不多。“很多车企用的底层操作系统都来自同一家公司,导致各家车企在智能座舱方面越来越趋同。而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谁能抢先达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应用,谁就占据智能驾驶技术的制高点,车企也会给贴一个亮眼的标签,吸引更多用户选择自家品牌。”
推进“无图”方案仍存困难
“轻地图、重感知”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鲜说法,而今年以来,众多新能源车企推进城市NOA落地过程中,甚至喊出“无需依赖高精地图”的口号。
小鹏汽车表示,今年下半年,其XNGP将不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道路的覆盖能力。理想汽车则称,理想的智能驾驶技术是国内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NOA系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公开表示:“今年第三季度,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NCA将在15城落地,到第四季度将增加到45城。”
高精地图测绘成本高、行业监管趋严、具备测绘资质的企业少等都导致新能源车企“弃图”意愿强烈。《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地图白皮书》显示,分米级地图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500公里道路,成本达每公里10元左右,而厘米级地图的测绘效率约为每天每车100公里道路,成本高达每公里千元左右。
但即便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对于“无图”方案的推进仍存质疑。汽车分析师邵元骏表示,高级别自动驾驶对关键软硬件性能要求较高,为使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更好应用,车辆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关键部件的性能都需比之前提升。
国汽大有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庆建此前对记者表示,完全不使用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会加大算力要求。“轻地图”不代表不使用地图,是使用视觉感知、激光雷达等采集数据,通过实时构建的结构化地图要素,在车端实时生成局部地图,之后上传到云端大模型训练,实时更新地图和算法,之后再下发到车端。
林示认为:“在某些特定区域,如临时改道、修路等高精地图无法实时更新的情况下,车辆通过激光雷达可以弥补。但在这种场景下,车辆还是需要做出预判,这样才能避免安全隐患,所以,高精地图目前依然非常重要。”
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高精地图成本过高,可以通过政策调控降低新能源车企使用成本,让车企进一步减负。”林示建议,“在企业端,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落地需要企业在城市NOA阶段采集更多数据、进行更多尝试,在数据大量积累并不断纠错后,逐步提升智能驾驶能力;在政府端,应进一步鼓励企业测试及应用高级别自动驾驶。”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明确,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6月,工信部表示,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3级)和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林示认为:“近两年,自动驾驶行业经历寒潮,相关公司估值大幅下降,高级别自动驾驶迟迟难以落地造成很多投资者对行业失去信心。城市NOA如果运行良好,使得未来智驾水平逐渐过渡到L3、L4,才会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前进。”
邵元骏则表示,不管采取何种技术路线,对于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都值得重视。“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关键零件国产化进程也影响着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车辆作为载体,也要带动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