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头强劲
今年二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文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通知提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规划中被多次提及。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也受到明显的政策倾斜。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一起被列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
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中国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随后,多个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规划。北京计划三年内建成70万个充电桩,上海提出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海南要求全省各市县乡镇充电桩实现100%全覆盖。在政策的强力加持下,我国充电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数量接近26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截止2022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521万台,公共充电站保有量为11.1万座。我国电动汽车充电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全年充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85%。
把时间线拉到最近,今年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比上月增加了3.1万台,同比增长54.1%。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统计,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86.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9.6万台、交流充电桩107.2万台。从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5万台。从地域上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十地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超七成。从应用场景上看,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车桩比方面,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7.8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3.3万辆,车桩增量比约为2.5:1。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支撑起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但与理想的1:1车桩比仍有差距,因此充电桩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放眼国际,欧洲市场是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充电桩市场,但其充电桩的建设进度远低于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速度。据IEA(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欧洲新能源车保有量为550万辆,而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35.6万座,公共车桩比高达15:1。美国的情况与之类似,2021年美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为200万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1.4万座,公共车桩比达17:1。
在充电桩的快、慢充比例方面,目前全球公共充电桩市场仍以慢充为主,占比大半。2015至2021年间,欧洲慢充市场占比由91%缓慢下降至86.2%。我国的快充桩数量虽然已占到公共充电桩总量的一半左右,但距离“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的目标还有上升空间。相关机构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快充桩需求量或超过290万根,对应快充桩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450亿元。
未来可期
在欧美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增速失配且以慢充桩为主导、充电桩建设空间十分广阔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已被纳入我国充电桩龙头企业的业务布局,部分企业已通过相关质量认证,开始接受国外订单。去年四月的荷兰国际太阳能技术应用展览会上,易事特集团子公司中能易电携充电桩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参展,与众多客户和优秀企业建立联系,为进一步展开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依托核心技术、资金和产能优势,国产充电桩必将华丽出海、大展宏图,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去年夏天,国际法制计量组织TC12召开线上工作会议,讨论审议电动汽车充电桩国际法制文件(国际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桩国际标准建议制定。作为世界上安装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的国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中国充电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数到2030年将增长至2.29亿辆,到2040年将达7.27亿辆。充电桩方面,据IEA乐观预测,全球范围内将在2025年建设完成公共充电桩692万座(其中快充桩213万座、慢充桩480万座),在2030年建设完成1537万座(其中快充桩542万座、慢充桩995万座)。
充电桩产业链分为上游元器件、中游设备集成和下游运营(包括第三方运营商、部分车企和能源企业)。由于充电桩设备的门槛较低,元器件生产、充电桩设备制造及运营常有重合,分工界限模糊。其中,上游一般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的竞争格局比较分散,而高技术壁垒的上游充电模块、重资产的充电运营商的竞争格局比较集中。
3月27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月全国电动汽车交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小桔充电荣登充电桩运营数量五强,所运营充电桩占全国总量的94%。据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介绍,我国充电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目前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已超过3000家,其中公共桩保有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有17家,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明显。
在政策利好、国内外市场需求共振的背景下,行业洗牌随时可能发生。充电桩企业应抓住“补短板”与“促创新”两大核心理念,不断开拓充电场景,打消用户的“补能焦虑”,让更多的城市实现“15分钟充电出行生活圈”,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硬件结合,打造人、车、桩互联互通的新能源生态网络。充电桩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不仅能提高用户的充电体验、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对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意义重大。
未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国虽然构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但充电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充电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张帆指出,企业通常会去抢占优质市场资源和战略制高点,但是充电桩、充电站本身具有基础设施属性,高速公路、景区、乡镇同样需要布局,这些地方可能在未来十年都难以盈利,这就需要政策扶持与企业的积极参与。在充电网络已高比例覆盖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布局应逐渐成为行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C端市场的私家车车主来说,充电便利性是购买电动汽车时的重要考量,不同品牌的充电桩之间是否兼容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新势力车企蔚来设有13629根充电桩,今年春节期间充电服务订单超90万次,其中76%的电量服务于比亚迪、特斯拉、小鹏等蔚来以外的第三方汽车品牌。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国内自建的充电桩仅供特斯拉车主使用,目前尚未对其它品牌开放。
业内人士呼吁车企自建充电桩并开放充电接口,因为用户的出行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如果建了充电桩但互不开放,用户的充电体验仍然会大打折扣。在充电桩区域分布尚不均匀且慢充桩仍占有相当比例的情况下,不同品牌的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互通和兼容势在必行,这也与共享经济的时代要求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