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宣称实现量产的太阳能汽车公司——荷兰Lightyear光年汽车日前宣布破产,引起舆论对太阳能汽车前景的广泛关注。太阳能汽车还有未来吗?
近日,荷兰初创太阳能电动车企业Lightyear主要公司Atlas Technologies B.V.宣布破产,殊为可惜。在其破产之前,Lightyear也曾殊死搏斗了一阵:先是公开了在西班牙路测的照片,然后参加迪拜的展车,让观众觉得这个公司似乎还有希望,也让我国无数的观众从停车小程序推送的信息上感觉热血沸腾。
然而,随着1月23日的一纸公告,一切归于平静。这家缘起于太阳能车辆大赛团队的公司终究没有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光年汽车错在哪里?
普通人很难深入分析一家公司的兴亡,但得出结论似乎很容易——“太阳能汽车是一个伪命题” 。参考另外一家先行者德国的Scion SONO在美国上市后,股价近乎垂直下降作为辅证,太阳能汽车是一个伪命题似乎成为了有效论述。再加上国内之前对于太阳能车的炒作造成的反感,观众容易得出结论,“太阳能汽车不靠谱,因为它是一个伪命题。”
这是一个预测未来的问题:在人类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太阳能车之前,没有人敢说太阳能车一定能成;同理,一两家公司的尝试失败,也不足以得出“太阳能车不靠谱”这个结论。只能说我们希望这种好用,清洁的能源能够成为驱动车辆的主要动力,这样人类可以实现出行的平等和自由,插电也会成为历史,听上去多么激动人心!如果我们希望达到这一目标,Lightyear和SONO做错了哪些呢?问题出在哪里呢?人类在追逐光能出行的梦想时,需要避开哪些错误才能真正让太阳能车成为现实呢?
首先,需要理清一个基本定义:“太阳能车”它首先是一台车,如果要能卖得出去,它首先必须是一台好车。“太阳能”只是一个形容词,就像电动车、氢能车、燃油车一样,它突出了这台“车”的一个特点而已。车的属性要高于能源属性。
用这个视角去观察Lightyear和Sono,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两个公司的车是一辆好车吗?造车不是请客吃饭,涉及到安全问题的事情要谨慎再谨慎,造车的团队技术要求和资金门槛都极高,一个初创企业不太能轻易涉足。Lightyear和SONO这两个公司,均陷入了一个造车的陷阱:交付不出来让人满意的车辆,“太阳能”这个卖点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其次,太阳能车不是简单的太阳能附着在车身上,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Lightyear和SONO没有展示出来他们对于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考虑,相反,仅仅是简单的把太阳能附着在一台概念车上就指望可以大卖,过于乐观了。
太阳能装载在车上,需要一系列的系统配件,包括太阳能组件的耐候性测试,太阳能控制器的开发,太阳能与整车动力系统的匹配和调试,电池管理系统BMS对太阳能电量的管理和匹配等,没有这些,太阳能车只是一个松散的改装而已,即使Lightyear和SONO能够把车造出来,太阳能也不能成为一个可靠的配件。可惜的是,从这两个公司的专利注册看来,并没有相关的布局。
再次,太阳能车必须要考虑到产业链的配套。太阳能车涉及两个行业的跨界,一个是太阳能材料,一个是电动车,任何一个都是万亿的产业,涉及巨量的供应商和研发机构。目前全世界看来,太阳能行业和电动车所需要的电池产业供应链在东亚都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Lightyear和SONO当然可以使用OEM模式进行研发和生产分包,但是这对初创企业的要求很高,尤其需要初创企业对于电动车生产非常了解。基于公开资料看来,可惜的是,两家公司都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这两家公司的折戟可以总结为:一个对于单一行业了解的团队,在一个供应链没有优势的地区,创立了一个需要跨越很高造车门槛的公司。可惜的是,他们不能很好的把一台电动车从零造出来,两家公司也没有能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太阳能部件,从而造成破产的结局。
之所以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除了创始人过于低估了造车的困难以外,还有一个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初创时期的造车氛围。曾几何时,当特斯拉开放电动车的专利时,全球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的造车企业,美其名曰“造车新势力”。盛时,有一份像样的PPT就可以融到一笔资金。以至于很多人把造车认为是像做app一样简单,直到真正开始,才发现这是一个极度耗钱的无底洞。
从需求方来说,人类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车款吗?传统车企缓慢转向新能源车的原因很多,但是能力不够一定不是最主要的,甚至不是一个原因。对于任何一个车企,或者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卖出去能持续的赚钱才是朴素而永恒的真理。
人类需要太阳能汽车吗?
回到太阳能车上——人类的未来还会有这个产品吗?回答是肯定的!希望明年就会有一台不需要电池的太阳能车是不现实的。但是,现在就可以买到一台速度不那么快的几乎不要插电的太阳能高尔夫球车。未来几年,会出现几乎不需要插电的小型车辆,譬如单人的滑板车和小型的面包车。
随着自动驾驶的出现,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AI技术来测算车辆的能量消耗,并利用光照来预测能量输入,从而实现能量平衡,达到长时间不插电。但像任何新技术一样,太阳能车需要循序渐进,从小型车到中型车,再到更多的车型。预计到2030年,随着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提升,和电动车自重下降带来的度电公里数提升,每辆车都会配备太阳能。
对于所有太阳能行业的从业者和对太阳能车感兴趣的人来说,我的观点是,太阳能车一定能实现,但是这个企业需要有能力能活下去,存在于靠近供应链集中的地区,拥有太阳能车辆的核心技术。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太阳能车的初创企业最好也不要造车,毕竟,这个世界上的车型已经很多了,造车者的门槛对于任何一个初创企业来说都不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活下去,活到技术成熟的那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
在不造车这一点上,套用屠呦呦在获颁诺奖时说的一句话:“不要追逐于自己造车,要用自己的太阳能技术造出一片跑道,等到春暖花开时,所有的造车者都会来这条赛道上行驶。”
(作者芦涛 系光能动力创始人、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