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朱华荣: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和知识产权

日期:2023-03-23    来源:《智能网联汽车》杂志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3/23
17: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导语:

随着可供利用的有效数据越多,数据的共享、共建无疑是获得海量数据的高效途径,如自动驾驶汽车将像依赖化石燃料或电力一样依赖数据,当前数据使用在高精度地图方面尤为突出。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主要汽车大国争相发力的战略制高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出了《关于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的建议》《关于统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收集与共享的建议》《关于我国主流燃油车消费税改革的建议》《关于完善SEP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关于鼓励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车的建议》及《关于解决“托幼”和“养老”问题的建议》六项建议报告。朱华荣代表高度重视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剖析了当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统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收集与共享

数据是驱动汽车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服务的生产资料,也是创造产业新价值的资源。国外普遍采用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数据采集,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开展大数据算法开发、应用拓展,随着海量数据的累积,周而复始的算法训练与迭代,马太效应凸显,在行业内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随着可供利用的有效数据越多,数据的共享、共建无疑是获得海量数据的高效途径,如自动驾驶汽车将像依赖化石燃料或电力一样依赖数据,当前数据使用在高精度地图方面尤为突出。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存在汽车数据法规不够完善;缺少数据分类、分级标准,不支撑车辆数据共享;严格审批监管与快速更新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重复采集造成国家层面的资源浪费;数据质量未达到让车辆数据共享的程度的问题。

现有法规不足以支撑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范围、数据安全保障等责任主体,导致相关权责划分不清晰,企业在合规落地层面不确定性因素大。

现阶段汽车数据掌握在各车企中,各车企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式,使得汽车行业中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分散且复杂多样的数据,无法直接使用。国家出于安全考虑,测绘政策对于高精地图的生产、使用做了诸多规定,使管理模式与自动驾驶广域采集、高效更新的需求矛盾越发凸显,不利于自动驾驶推广应用的快速发展。

当前多个汽车厂商、图商,都在构建各自的地理信息采集、生产、应用闭环等,从整体层面看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基于各自的优势区域,会造成热点地区数据非常集中,偏远地区数据非常稀少,不利于全国道路路网地理信息完整性构建。车企软硬件的成熟度参差不齐,导致数据存在内容记录不全、质量不高等问题,进而影响数据的应用。

对此,朱华荣代表提出五条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汽车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搭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法律、法规工作组。包括建立完善的企业准入制度,只有满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的行为才能被许可;推动健全车联网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制定明确数据责任主体的法规,建立相应的安全法规,形成数据使用报备制度和预警机制,确保数据被合法、合理地使用;在具体应用场景(高精度地图)方面,定义道路路网数据公益属性,并归国家所有。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国家级地图公司”统一收集相应原始数据。

第二,建立汽车数据采集统一方案、数据统一标准。从采集的规则、数量、定义层面拉齐行业认知,约束各企业必备采集范围,构建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汽车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在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标准行为。

第三,完善高精度地图数据策略与管理机制。制定安全可行的数据生产应用策略,建立用户申请—部委审批—地方监管的数据使用和更新机制。建议适时增设智能驾驶高精地图等专项资质,支持多主体联合攻关,激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第四,培育3—5家国资为主的国家级地图公司。鼓励、引导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整车厂、图商、物流及出行公司相互整合,形成业务互补的平台型国家级地图公司,使其进行自主技术研究与应用,数据资产接受自然资源部指导、监督。

第五,建立汽车数据质量国家过检平台。提供从标准定义、质量监控、重大问题及时告警等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对汽车数据的质量控制,驱动以监测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改进,提高各车企数据质量。

完善SEP冲突解决机制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技术之战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机械领域。智能化、网联化的技术革新,逐步带来了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异业竞争。特别是标准必要专利在汽车行业的许可模式呈现新型化、复杂化等特点,与汽车行业惯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构建公平、合理的标准必要专利(以下简称SEP)冲突解决机制,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

朱华荣代表提到,汽车产业供应体系层级多且复杂,而部分SEP运营平台所提出的SEP许可谈判,并不符合汽车行业的许可惯例,突破了一级供应商直接向主机厂进行许可谈判,破坏汽车行业的生态平衡。SEP许可费率非常高昂,目前市面上各类SEP许可费率合计已经高达几十美元/车,过高的许可费率将损害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随着海外市场布局而来的SEP冲突,将会导致汽车行业面临大量专利纠纷,牵制企业战略重心,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脚步。

对于面向整车的许可模式不符合行业的许可惯例;许可费率不具有合理性,损害汽车产业发展;诉讼冲突频发,阻碍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问题。

对此,朱华荣代表提出,一是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监管。建议建立对SEP运营平台的备案机制并予以监控,对于拥有SEP超出一定比例的专利池,应当进行反垄断备案。同时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指南,限制、禁止利用SEP获得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许可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是出台SEP指导案例,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建议出台SEP相关指导案例,作为各地方法院海外诉讼关于SEP许可费率的计算方式、计算基准以及对于FRAND原则定义等判决的参考依据,并完善关于禁令的司法规定,避免许可谈判过程中的专利劫持。

三是规范SEP声明制度,建立SEP审查机制。建议建立SEP声明前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的审查机制,并授权经过认证的第三方予以开展审查工作,以提高SEP的真实性比例。

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连续八年蝉联世界第一,特别是2022年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达80%,创历史新高,带动中国品牌市占率整体提升至50%。

但面向未来进一步由大做强仍然面临较多挑战,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规划和系统解决。

朱华荣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体现在四个层面。

在用户层面,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尚不均衡,用户补能焦虑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企业发展层面,电芯标准不统一导致重复投资、竞争加剧和缺芯贵电等因素驱动,新能源车企持续亏损,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受制于缺芯贵电、产业链利润不均衡、补贴退出和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除部分领先企业外,大多数新能源企业持续亏损;从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尚未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预计多数企业亏损周期将再度延长,持续亏损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难题。

在行业发展层面,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多因素驱动导致行业增长动能转弱,预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增速将放缓。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大众主流市场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叠加政策退坡和电池成本高企等因素,预计新能源汽车将告别高增长时代,进入稳定增长周期。

在产业安全层面,关键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车规级芯片等产品国产化亟待破局,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锂镍钴等关键原材料资源高度依赖外部进口,如锂进口依赖度达65%,镍和钴进口依赖度高达90%以上;同时,伴随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单车芯片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芯片需求量将超过1000亿颗/年,而当前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虽然快速提升,但仍未超过10%。

对于四个层面的问题,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健康协同发展,朱华荣代表提出建议:一是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用户补能焦虑。建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速构建慢充、(超)快充和换电等为一体的多层次补能网络,适度加大对超快充和换电领域等支持力度。建议探索共享私桩的模式,实现多车一桩、分时共享、临近车位共享等,以缓解补能焦虑。

二是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加强下一代动力电池、芯片等技术攻关。建议推进动力电池标准化,对电压、形状、安装位置、接口等进行统一。在核心技术方面,建议基于市场化机制,完善科研成果到商业化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政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速推动下一代电池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确保新汽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政策聚焦中端市场持续发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研究针对中端市场的购车支持政策,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四是内外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国内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国内高品质锂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国外方面,鼓励和引导国内矿产资源企业、整车企业和电池电芯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海外锂矿等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与开发。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