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心所在。
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的切实路径,也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壮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和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与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销量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本文展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
随着产品接受度的提升和使用环境的逐步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总销量快速提升的势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2020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5万辆和24.8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2%,连续6个月实现增长。2020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2021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其中,2021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延续了良好表现,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3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3倍。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城柳州范本大数据报告》的数据,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不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而是三线城市柳州和三亚。2021年9月,柳州和三亚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高达35.0%和41%,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2021年1-9月,柳州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为31.6%,居全国首位。在一线城市中,深圳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最高,达到26%,北京和上海均为22%左右。
从整个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来看,2021年1-9月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三个城市为柳州、深圳、上海,其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2.40%、32.37%和31.28%。除了这三座城市,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较高的城市还有三亚(30.71%)、杭州(25.30%)、北京(21.45%)、广州(20.14%)、天津(18.42%)等。
早在2001年,我国就启动了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2010年,我国又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导向。此后,我国又相继出台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车辆示范推广、购置补贴、购置税减免、扶持性电价、充电设施建设、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企业及产品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形成了全方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市场培育的过程中,国家层面主要承担产业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顶层设计者的角色,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培育的影响更为直接。地方政府不仅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直接推动者,还是区域市场环境的直接构建者。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充电服务商共同发力,形成了独特的市场启动及构建机制。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并已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然而,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20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为837辆、591辆、589辆和579辆。而我国2020年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80多辆,汽车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和保障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我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提升充电便利性。第二,提升新能源汽车低温性能。第三,加快下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开发。
需要重视的是,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心所在。为有效挖掘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中小城市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借鉴上海、柳州等地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的经验,研究制定能够有效促进本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适应性政策。同时,我国还需用好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相关政策,健全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和售后服务体系,激发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