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核心技术升级背书 新能源车将迎大规模增长“元年

日期:2021-12-3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吴博峰

国际充换电网

2021
12/30
10: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销量 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今年取得历史性突破背景下,未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整体依然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规模,同比增长近五成。”在岁末年关之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对明年新能源车市场给出了乐观判断。

这样的声音对于补贴政策接近尾声的新能源车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鼓舞。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紧紧和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联系在一起。据中汽协预测,今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约2610万辆,同比增长3.1%。相比低速增长的国内车市,新能源车销量达3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高达1.5倍,令业内刮目相看。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能源车凭借堪称抢眼的市场表现,促使业内不断调整全年销量预期目标,这是非常可喜的一种现象。目前新能源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已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了市场驱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能源车是助推车市正增长的一大动力”。

截至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近750万辆。这是自2009年新能源车市场推广以来,多年市场销量累计的规模。而500万辆全年销量成绩,相当于此前多年新能源车销量总和。陈士华认为,虽然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稳定提升,但相较于整体车市的巨大发展空间而言,新能源车仍属于“蓝海”市场。因此,明年新能源车销量预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从起初无人问津到如今市场热销,新能源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颠覆性的变化。究其原因,除多项利好政策扶持外,离不开其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是影响新能源车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其中,被称为新能源车“心脏”的动力电池,则是汽车企业技术竞争的核心部分。为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动力电池厂商和主机厂纷纷加大对动力电池研发投入,以持续提升车辆续航表现。今年12月,通用、宝马、大众等全球主流车企掀起新一轮电动化发展,无一例外均将重心放在动力电池领域。在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型中,车辆普遍续航水平提升至400公里以上,其中不乏800公里以上高续航能力车型。随着“续航焦虑”逐渐成为过去时,业内将动力电池提升方向放在了安全层面。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不时发生新能源车自燃事故。在逐步解决续航问题后,围绕动力电池充放电、热失控管理、低温条件下性能稳定等方面,还有着较大提升空间,这都需要通过技术迭代和创新加以解决。作为主打新能源车的品牌,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2022年1月,比亚迪将开启元PLUS车型预售,新车的亮点就在于匹配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无独有偶,将于明年上市的飞凡汽车首款车型ES33,新车将搭载千项专利技术的三电技术,实现L0级别零热失控管理,并通过云端实时监控,起到主动预警的作用。

陈士华表示,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车企对“智能化”的理解程度在不断加深,智能化和电动化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彼此依存的联系。未来如何让智能化更好地服务电动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前,汽车企业为了缩减研发时间和生产成本,广泛采用“油改电”方式,延用传统燃油车车身架构,导致驾驶者车辆操控体验和车内空间毫无舒适感可言。中汽协预计,明年主流车企将普遍采用纯电动专用平台,在乘用车市场占有超过一半比例。记者注意到,包括上汽、长安、理想等多家车企都放弃了“油改电”的产品布局方式,全部采用新能源车专属平台。同时,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市场化应用最吸引眼球的功能。若要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大算力的车规级计算芯片是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必备要素。业内预计,2022年,自主车规级高算力芯片将在多款量产车型应用,为车辆自动驾驶功能提供算力基础。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引发了消费市场的关注。据了解,一辆智能汽车每天能产生海量数据,不仅包含驾乘人员的面部表情、声音数据,还包括车辆地理位置、车内外环境、车联网使用数据等个人隐私信息。

10月1日起,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5部门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已正式实施,新规提出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应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等原则,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序收集和违规滥用。

业内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整车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将从边界防御向主动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提升,实现危险提前感知,动态实时响应,使整车防护提升至更高级别。

陈士华表示,明年是新能源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不少车企将明年视为新能源车市场大规模增长的“元年”。而新能源车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升级,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消费者的关切,从而为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打下坚实基础。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