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售价高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丰田Mirai产销突围路漫漫

日期:2021-04-0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仲蕊

国际充换电网

2021
04/01
08:5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丰田汽车 新能源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

现代NEXO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领域全球保有量长期保持领先,但数据显示,2021年1月,丰田Mirai销量达445辆,超过现代NEXO的236辆,是现代NEXO近两倍,这意味着丰田于2020年底推出的第二代Mirai得到一定的市场反馈。

目前,全球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日渐升温,相比市场规模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1.3万辆的丰田Mirai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成本高、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阻碍氢燃料电池汽车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技术的丰田,在市场的突围或将步履蹒跚。

利好政策提供发展机遇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大部分核能部门相继停止运行,导致日本进一步依赖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但一直以来日本资源匮乏,缺煤少油,无法大力发展火电等传统发电,能源自给能力较弱。

为走出能源依赖困境,日本把目光转向氢能,先后出台《基本氢能战略》《能源基本计划》《氢/燃料电池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等政策。早在2015年,日本政府就开始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消费者提供补贴,同年,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出台氢能源白皮书,正式把氢能源定为国内发电的第三支柱。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亟待解决的能源供给问题,为日本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虽然与爆发式增长的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要“安静”得多,且不断有厂家因技术与成本问题退出这一领域,但丰田一直坚持深耕。据悉,早在1992年,丰田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

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发展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告诉记者,原计划在去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中,500辆丰田Mirai将作为奥运会保障用车提供出行服务,这意味着丰田Mirai仍有增长空间。

渗透市场仍面临多重压力

2014年底,第一代丰田Mirai首次在日本上市,尽管丰田寄予厚望,但销量不尽人意。数据显示,2018年,丰田Mirai在日本的销量仅为587辆;2019年,丰田在拥有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美国也仅卖掉1502辆,同比下降11.6%。截至2020年9月,丰田Mirai只在全球少数几个地方销售,近6年时间只售出1.1万辆。

对此,业内人士称,第一代丰田Mirai并未追求车辆美观与性能兼具,不仅售价高昂,而且加速能力、内饰、车身尺寸等都未能呈现出相应优势,同时,受加氢限制,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诸多局限。

丰田汽车首席技术官前田昌彦坦言,丰田已在第一代Mirai中得到不少教训,去年底发布的第二代Mirai,经过对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重新设计开发,新车续航里程提高30%,内外饰和动力都进行了较为明显的改进,售价约44.5万-50.5万元。

虽然丰田Mirai对新一代产品用心改良,但业内仍普遍认为这“治标不治本”。一位不愿具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面对纯电动汽车的竞争,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普及率不够高,“谈氢色变”仍较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昂贵的丰田Mirai较难实现市场渗透率的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缺失是核心制约

据德国加氢站运营商H2 MOBILITY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月15日,日本已建成142座加氢站。柴茂荣表示,对于想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应用的日本而言,目前的加氢站数量远远不够。

“乘用车是一个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场景,没有足够的加氢站,开发乘用车就缺乏市场推动力。”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秘书长张焰峰曾表示。

根据官方规划,丰田寄希望于新一代Mirai能实现销量的飞跃,目标销量为每年3万台,同时储氢罐、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规模也将同步扩大。

为进一步促进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丰田近日宣布,其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从今年春季起对外销售,推销对象为铁路、船舶及发电设备等厂商。业内分析称,丰田此举意在促进燃料电池普及,增加氢的用途和使用量并推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柴茂荣坦言,事实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技术上已没有需要攻克的重大问题,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缺失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产销量需要基础设施提供支撑,如果不能带动汽车规模化增长,那么成本下降、技术迭代都将受制约。”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