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王秉刚:我国新能源车技术水平处在第二梯队

日期:2020-09-08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王秉刚 葛帮宁

国际充换电网

2020
09/08
15: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王秉刚 电动汽车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王秉刚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

1999年6月,他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中汽中心”)主任职位上退休,受科技部高新技术司邀请,参与到汽车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中。此后20年,他将退休生涯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在中国汽车工业舞台上继续弹奏人生乐章。

第一个10年,从1999年到2009年,参与国家清洁汽车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个10年,自2009年科技部将汽车领域的科技项目重点,转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起,参与新能源汽车工作,目前还在继续。

第二个1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风起云涌的10年,王秉刚是实践者和见证者之一。2020年7月21日上午,82岁的王秉刚在北京寓所接受口述历史访谈。在这次历时5小时的访谈中,王秉刚为我们厘清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径。以下为王秉刚访谈节录,主要是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近10年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我国电动汽车快速进步

经过863计划与“十城千辆”示范工作,从政府到行业对如何发展汽车技术都有了新的认知。2010年,国务院确定由工信部牵头制定“2011~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规划的起草工作交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由张进华负责,我也受邀参与其中。

这个规划最重要的内容,我认为不是数量目标,而是确定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的大方向。后来,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取向基本沿着这个大方向去做。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得到快速发展。

为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2011年之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涉及各个方面,为一个产业出台如此多的政策也是历史上少有。

国家补贴政策,加上地方配套资金,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积极性。许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鼓励政策与措施,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各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2014~2016年,我有幸担任了由三个部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有20多个整车与动力电池骨干企业参加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创新工程涉及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和动力电池三大领域,共有25个子项目。在动力电池方面,考虑到磷酸铁锂已经成熟,创新工程就专注于三元体系,要在提高能量密度上加大力度,不至于落后国际发展进程。整车项目也把指标设定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的目标上。

项目做了3年,验收时大多数效果不错。以比亚迪唐、吉利帝豪EC7、北汽新能源E系列、长安C206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车型。

在项目助推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宁德时代后来发展成为销量居世界第一的国际型动力电池企业。

遗憾的是,有少数项目因为企业决策者的犹豫及投入不足等原因,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失去一次难得的通过技术创新赶上先进行列的机会。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我进一步认识到,企业是产品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行业对混动技术重视不够

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成为石油消耗最大的产业。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汽车新能源,试图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但我认为,今后相当长时间里,人类仍然无法撼动石油能源在汽车上的统治地位。

我的主要理由如下:第一,电动汽车等非石化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要全面达到燃油汽车的成熟程度,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程;第二,地球上石油天然气资源仍然十分丰富,并不像有些文章所写就要枯竭的程度,对中国这个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交通能源多样化更合理,也更安全;第三,随着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的推广,传统汽车能耗大幅降低,汽车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消耗将明显减少。

正在制定的国家汽车发展规划初步认定,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平分天下,这个基调是合适的。今后10~20年,汽车业将出现燃油车和电动车并存局面,很长一段时间燃油车仍是主体。

这个大的估计与判断不能出现偏差,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上下游产业链庞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提出全面禁止燃油车的计划。中国不像挪威,说“禁燃”就“禁燃”,挪威是小国,用电便宜,而且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最近,我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参加“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时,大家经过讨论提出,将2035年目标定为“全面实现汽车电动化”。这里的“电动化”代表广义,包含所有带有电力驱动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也在此范畴内。我认为“电动化”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提法。

我们应该大力推动传统燃油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现在启用了一个新词,叫做“混动化”。丰田公司创造的混合动力技术,是对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进步的巨大贡献。我们会为提高内燃机效率几个百分点付出长期努力,内燃机学术界把它看成多年心血的结晶,殊不知这只是内燃机MAP图中一个点的效率数值,其学术价值大于工程价值。这点效率提高放到整车实际工况里,对汽车实际运行的节油效果微乎其微。

然而,混合动力技术从车辆动力系统入手,获得了大幅度节油效果。在城市工况下,仅制动能量回收一项就有可能获得多达30%的节油率,其他如怠速停机、发动机工作区优化等,都能取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现在,好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只有同级传统动力汽车一半左右。

混合动力是燃油汽车技术升级的必由之路,不论存在多大难度,它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绕不过去的技术。这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对混合动力重视程度非常不够,我认为应该及时纠正,否则我们在传统汽车领域要继续落后。

■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多研究市场

经过十几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与世瞩目的成就。推广规模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也处于先进之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进展,新能源汽车已经被许多消费者接受与喜爱。

2020年7月的销售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销售明显复苏,这非常可喜。当前要把眼光放到广大的多样化市场上,注意不同市场需求。

在讨论未来发展技术路线时,我建议要从市场需求多样化入手,而不是过于单一地以不断提高技术指标来引导的思路。例如,电池能量密度与汽车续驶里程,在继续提升以满足高性能汽车要求的同时,要关注经济型、普及型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

过去几年,我们主要在大中型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今后也要在中小城市与农村,大力推广适合于该市场特点的新能源汽车。这样有助于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把新能源汽车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民群众。

2018年,我到柳州调研微型电动汽车普及经验,看到上汽通用五菱开发的2.5米长微型电动汽车,质量好、价格便宜,作为城市出行交通工具,很受消费者欢迎。柳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电动汽车推广数量约2万辆。

我把他们的经验总结为“柳州模式”,在网上介绍后,受到很多关注,很快得到工信部的重视,在全国推广。现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除以城市出行为主要用途的微型电动汽车外,我还建议为广大农村研发专用的多种用途经济型电动汽车,既能做交通工具,也能做生产辅助工具,为农村实现电气化提供实用装备。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用户来讲,续驶里程不需要很高,但要充电方便、维修方便、经济适用。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进步,我比较看好高端乘用车市场,电驱动特有的强劲动力,安静平稳清洁的特性,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高端车用户对价格不大敏感,是高技术应用的最佳对象,我预测电动车将成为高端车的主流。这个领域将有一场激烈的世界性竞争。

大中型城市是A级左右(包括A0级、A级和B级)新能源汽车最激烈的竞争舞台,既要性能先进,又要价格合理。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在这个领域表现非常出色。A级车也是燃油汽车的必争之地,是混合动力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

前面讲过,我不主张在中国提出“禁燃”的计划目标,但我积极主张在公共领域加快推动电动化。因为这些车辆出行频率高,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大,实现电动化、做到零排放十分必要,技术与产业化已经成熟。

在出租车等日行驶里程长的商业车辆推广中,换电模式是合理的选择。中长途货车市场这块,在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尚未实现之前,柴油车、天然气汽车可能还是主流,特定环境下也将采用电动车,比如在矿山、港口、机场、短途物流等领域。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已是全球第一,在科研项目和产业推动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丰富经验。现在,应该把产业发展决策论证过程,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没有捷径可走

从1999年退休到现在,我有幸一直工作在发展清洁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取得了较大成绩,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影响我们进步的是不同程度的浮夸风,少数弄虚作假也会时不时出来扰乱思想与工作。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和位置?就产业规模看,无疑是世界第一;但从技术水平看,总体而言,我认为最多是第二梯队。

我们自己应该有清醒估计,切不能自持骄傲,要踏踏实实地追赶,争取早日跑进第一梯队里。这个过程可能要花几十年时间。

很多人认为,我们有些整车已经做得不错。但只要看看零部件产业情况,就能明白我们的状态如何。10年前,我曾经做过调查,某企业自主开发的发动机,整机达到国际水平,但70%~80%零部件是从国外公司或合资企业采购。

能做集成已经是很大进步,但零部件没人去做,大量的、核心的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公司肯定不是好事。我们讲开放合作没有异议,但同时要努力掌握主要的、关键的零部件主动权,这方面也不应该有异议,日本、韩国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一定要清醒地认识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位置。直到现在,我们总体还是落后的,还有大量严重问题与缺陷存在,还需要踏踏实实去做。

无论是发展传统汽车工业,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实都没有捷径可走,该打牢的基础必须打牢。躲不过的,就是躲不过。发展工业有战略设计,但没有捷径。

纯电动汽车的基础还是汽车,只是更换了动力系统。燃油汽车技术落后,动力系统也没有优势,电池和电机技术也未必占有明显优势,基础研究水平都在先进国家之后。因此,我们还要踏踏实实走自主创新道路。只要踏实努力,以中国人的勤奋与聪明,待以时日,建设汽车强国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