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暴雨下不停,开电动汽车安全吗?

日期:2020-08-17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国际充换电网

2020
08/17
10: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8月11日,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一条提示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提示称:8月12日早晨至夜间北京市将有大到暴雨,倡议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建议市民减少出行。那电动汽车碰到大雨是不是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这条提示竟让北京市民对下雨有了一丝期待,也许纯粹是出于好奇:究竟什么样的大雨才能让政府发出居家办公的倡议?

8月12日早晨,晴,很多人失望了,在朋友圈调侃龙王不给力。下午,各地区开始降雨,不过与预报中的暴雨相比,更像是“意思意思”,不禁令人感叹:就这啊?直到傍晚,这场雨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一场大雨无疑让北京的路变成了“河”,让车变成了“船”。不少燃油车车身低矮,但不得不涉水行驶,导致水被吸入进气管,进而造成发动机熄火,严重一点还会造成车辆损坏。有人担心,普通内燃机汽车进水会熄火,电动汽车碰到水是不是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其实每年到了雨季,类似话题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新能源汽车报》想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直错误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来说,电动汽车甚至比燃油车更安全。

根本结构差异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两者的动力来源是不同的,与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的内部构造更为复杂。以动力总成为例,一台燃油车的动力部分包含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变速箱、油箱等多种零部件,其需要进气系统吸入空气并与燃油混合才能工作,一旦进气口或者排气管的设计存在缺陷或者位置低于水位的时候,就有可能将水吸入发动机并导致故障。

而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动力部分只有电动机、电池、控制器三大件,电池为电机供电;电机驱动车辆;控制器的作用类似燃油车中的传动系统,但是更高级,配合油门、刹车、换挡的信号,可以控制车辆启停、进退、加减速等等。同时,控制器还承担着保护整台车电子部分的重任,具有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电机过热保护等重要功能。

由于动力系统相对封闭,理论上纯电动汽车拥有着比燃油车更强的涉水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网上看见一些视频中的电动车能像船一样在几乎要没过前机盖的水中前进。但相比于传统汽车损坏的担心,一些民众更担心电动车“下水”会不会短路,或者漏电导致乘员受伤。在这方面,用户其实是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的。

在电动汽车设计制造之初,企业就考虑到用户一定会面临涉水行驶的情况,而电池包的位置也正好在汽车的底盘位置,行驶中无论是飞石还是水溅,对整个电池包来说都存在一定威胁。这就不得不提到IP67这一标准,“IPxx”即国际通用的防护等级认证(Ingress Protection),后面的第一位数字代表固体防护等级,第二位数字代表液体防护等级。而在电动汽车采用的IP67级标准中,6表示该车高压部件能完全抵御灰尘侵入,7表示该车相关高压部件在浸入1米深的水下时,可坚持30分钟不受影响。目前市面上合规的电动汽车基本都能达到IP67安全等级,纯电动汽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脆弱。

上汽捷能更是在2016年把荣威e550的动力电池组和几条金鱼一起,扔在鱼缸里泡了5天,结果令人欣慰,电池数据一切正常,拆解之后的电池组也看不到任何进水或受潮的现象。最主要的是,鱼没事,所以咱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多重安全保障

今年5月12日,工信部制定的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分别为:《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其中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三项强制性国标将于2021年1月正式实施,新国标完善了电动汽车以及配套零部件的检验标准,也对企业的设计制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但从另一方面讲,电动汽车安全性的提高能够打消消费者顾虑,吸引更多人购买。

即使有着多重安全保障设计,电动汽车也不能按照船的方式来驾驶。虽然各企业在车辆的高压部分下足了功夫,但长时间的涉水行驶或者进入积水量过大的道路行驶都会造成车辆车厢进水,那里面的电子元件就不一定顶得住了。毕竟,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