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换电财经 » 正文

政策应向新能源汽车倾斜

日期:2020-04-14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王金玉

国际充换电网

2020
04/14
18:5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市场 纯电动汽车 插电混动汽车

刺激消费是当前汽车行业的重点工作,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在用各种方式帮助车企尽快恢复生产、促进汽车消费。尤其是在消费端,各种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如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等;4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工作情况进行部署。地方政府也接连出台了一揽子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促进汽车消费的工作已全面展开。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救市”举措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现在还很难说。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前车市疲软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不是单纯汽车消费因素决定的;二是,尽管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仍在扩散,全球疫情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还无法判断。

■经济复苏程度决定汽车消费能否“回暖”

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各种刺激政策扑面而来,但在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还很难判断今年车市的走向。“当前决定汽车消费的关键是购买力问题,而在经济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这一轮刺激政策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待评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复工复产也在加快推进,但经济并未完全恢复,老百姓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汽车的终端销售问题不是简单的在供给端给与政策刺激就能解决的,关键还得看市场购买力的恢复程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同样强调,这次疫情带给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不是一两个国家的,而是全球性的,包括汽车产业在内,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产业可以置身事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第一,需求端购买力下降已成定局;第二,供给侧竟争会异常激烈;第三,油价的大幅下跌会促使传统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凸显。”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包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他认为,政策都具有滞后性,一般会在实施3~6个月后才能见到效果,目前的系列政策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还不好说,但受疫情影响,全球车市上半年基本沦陷的判断是可以肯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车市能否“回暖”不只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还受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尽管当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的蔓延给我国汽车工业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董扬认为,在国际供应链的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汽车生产可能会受到影响。“原来我国疫情严重的时候,国内车企的产品运不出去,现在全球疫情扩散,车企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运不出去,还有买不进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形势比较清晰,国际形势却比较难判断。从国际产业层面来看,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疫情的蔓延节奏与受控时间节点将决定行业今年的表现和明年复苏的进程。这次疫情将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改变许多原有的国际规则。如何确保供应链安全,降低产业断链减量的风险,是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因此,即使在国内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张永伟仍判断我国汽车行业全年销量将减少10%~15%。

■已实施政策力度不大

尽管刺激消费的政策能多大程度发挥作用现在还很难判断,但在董扬看来,当前汽车行业的确需要一定的刺激政策扶持,这不仅是汽车产业本身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恢复的手段。

在董扬看来,目前中央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鼓励汽车消费,但落到实处的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并不多。目前只有广东等一些地方出台了刺激政策,范围并不大,而且有些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如杭州的购车补贴政策,实际上是车企的让利行为,并不是来自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在没有更多更务实的政策出台之前,现在还很难评估此轮“救市”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董扬进一步给出建议,在燃油车方面,应出台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来刺激车市。

之所以建议在各个层面给与汽车行业政策支持,董扬认为并不是因为汽车产业有多艰难,而是因为汽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从全产业来看,汽车应该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小的行业。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多强调自己的困难,而应该更多考虑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有的担当。”他说,汽车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疫情的冲击下,产业界应该“跳出汽车业看汽车”,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为国民经济的恢复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特别强调,政府部门在善用汽车产业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应避免政策支持带来的后遗症,尤其是要避免实施临时性的鼓励措施。

付于武也认为,政府必须出手,政策力度必须足够大,也必须是组合政策,并持续地推出,惟有此,经济才能复苏,汽车企业才能生存并获得发展。

但显然,目前的刺激政策明显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地方,看似全国上下都在行动,但并没有能够在全国各个省市进行普及,而且具体的量化标准也不一样。可以说,国家带头给车企发福利了,地方政府还远没有跟上。

基于行业当前的情况,付于武认为车企更应积极行动,他甚至喊话车企:活下来,生存下来,是当下第一要务。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想方设法求生存,应对史上最严峻的挑战是硬道理。“所有企业从来没有遇到过当下的情景:百年未遇的历史大变革,百年未遇的大疫情,百年未遇的经济大挑战。所以,既要谋生存,也要谋发展;既要讲战略,又要讲战术;既要抓技术,抓产品,也要抓资本,抓资金链;既要重视供应商,也要重视营销商;既要拓展国际市场,更要深耕国内市场;既要谋划全局,更要精准发力细分市场。特别要強调的是,当下,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更需要拼人才、拼智慧、拼格局。”付于武说。

■政策应向新能源汽车倾斜

“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大幅下滑已是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国家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于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付于武说。在呼吁国家促进汽车消费的声音中,行业人士更强调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

不过,尽管业内对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延长补贴有着强烈的呼声,但目前只是国务院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但补贴延长两年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到实施细则出台并落实到市场层面还需要多长时间?还能带来多大的效果?这也是行业关心和担心的。“对企业而言,这项政策仅是消除了负面影响,还很难说能起到多大作用。”董扬说。相对于此政策,他更强调尽快结清国家应该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以减缓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压力。同时他还建议,尽快明确对新能源汽车的中长期优惠政策;限购城市将今年的购车指标增加一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牌照上给予更大的空间。

“新能源汽车不要出现断崖式下滑是行业当前的一个共识。”张永伟说。目前,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推动汽车消费增长,也是希望确保今年新能源汽车百万辆规模能够实现。未来如果可能,建议政策的重点从推动汽车消费转向主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上。“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汽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发挥汽车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二者关系上应该进行权衡。从不同政策制定部门的角度来看,二者在某些层面可能存在矛盾,处理好二者关系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张永伟说。

张永伟判断,小型、经济型、中低续驶里程的纯电动乘用车,或许是疫情后拉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这类产品可以替代部分燃油车以及两轮车等5万元以下的产品。2022年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在2000万辆左右,如果能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农村及三四线城市出行电动化,这一市场预测将会是千万量级的。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