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2月,多家
央企共聚北京,在多个部委领导的见证下成立了中国氢能联盟,其中包括了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网、一汽、上汽、宝物钢铁、东方电气、三峡集团等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企。
可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央企们却基本没有什么大动作,难道央企们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真正的大动作、大手笔或许即将到来!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小编分析认为,该政策的颁布,将有利于引导央企资金流入
氢能源领域,也就是说,央企对于氢能源的投入可能才正要开始。
产业不是央企想投,想投就能投
对于氢能源,央企们不可谓不重视,但以前的管理政策对于央企投资产业是有限制的,导致对氢能源的投入有限。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国资委成立之初曾提出的 “三三制”:中央企业主业原则上不超过三个,中央企业必须争当行业前三名,中央企业管理层级不能超过三级。在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也有规定,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不得超过10%。
两个政策相加,对央企投资新产业设置了一定的门槛:氢能基本上被归类到非主业的范围,即使央企想大力投入,也是受到限制的。同时央企家大业大,众多的非主业项目争夺10%的投资额度,央企们在氢能源上动作有限也就可以理解了。
《通知》对央企投资计划定向松绑
在《通知》中,关于资本投资、公司运营的条款有6项,其中3项与产业投资相关。
1、 与主业紧密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可视为主业投资管理
氢能与交通、电力、能源等行业密切相关,主业与氢能相关的企业,如上汽(汽车)、东方电气(电气设备)、两桶油(能源)等将从中获益,此类企业在氢能源的发展上较为积极主动,政策出台后投资氢能产业更加方便。
2、 根据国家战略与企业规划,可发展的1-3个视同主业管理的新业务,成熟后可转为主业
这意味着央企在3个主业之外,还能够拥有3个预备的主业,而预备的主业必须与国家战略规划相关。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三三制”的规则,也是《通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氢能源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中,与氢能源密切相关的超过一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氢能源也被认为是重要的能源发展方向。结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认为氢能源在国家产业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很大概率成为央企这类“新业务”,进而成为央企主业。
有意重点发展氢能,但主业与氢能关联不十分密切的企业(如钢铁企业)也由此非主业投资额度的限制,使企业能够投入充足的资金进行相关布局。
3、 非主业投资比例调整为5%-15%
非主业投资上限由10%调整为15%。这就增加了非主业投资的可用资金,有意尝试氢能的企业有更充裕的资金投入到氢能产业中。
氢能源是个高技术、高投入的行业,未来产值可达十万亿级别,仅依靠民企可能难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事关能源问题,国企乃至央企必将参与其中,才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不出问题。
《通知》的发布,对央企投资限制政策进行了定向松绑,鼓励央企投资发展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产业、新技术,因此,国企投资氢能源的限制被大幅放宽。
在氢能产业的良好开局之后,实力雄厚的央企可以在目前基础上,作为产业主力,加快氢能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