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扫清发展障碍 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强势来袭

日期:2017-07-26    来源:电车汇

国际充换电网

2017
07/26
16:0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合资品牌 新能源汽车 江淮汽车

  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合资生产纯电动车项目获核准批复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打破了国外车企在华合资公司不能多于两家这个20多年不变的政策红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统称《意见》),该《意见》不仅着重提出要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布局,包括严格控制现有汽车企业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引导现有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加快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更是为外资车企在华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合资公司打开了大门。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从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到加强汽车产能监测预警,从推动僵尸汽车企业退出市场到发布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政府从政策层面在引导汽车市场从良、从优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对于企业层面而言,未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合资企业能否会出现一波合资潮仍然难预测。
 
  政策红线被曲线打破
 
  从江淮大众的成立来看,其在未来将获得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这就完全打破了汽车产业政策此前的规定。而同一天,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尽管其中的股份比例没有确认,但从事实上又再一次证明了汽车产业政策中对合资数量这一条款出现了重大变化。戴姆勒目前入股了北汽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北汽股份,北汽集团也持有戴姆勒股份,2016年北汽集团战略入股福建奔驰,而今年戴姆勒又入股北汽新能源。如果按照传统的50:50股比,两者之间可能很难算清。
 
  实际上,就在这两个合作宣布一周前,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在5月23日发布一份名为《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申请有关项目核准文件的调整说明》(以下简称《调整说明》)。这份文件中透露2016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其中有关汽车的投资项目核准调整为: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由国务院核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这则信息显示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是对新建商用车、专用车生产准入申请的放开,改为由省级政府核准,而不需要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这意味着对该类车型准入的大幅度放开。其次是,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汽车(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经被单独列为一个种类,而不再是隶属于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这个变化为江淮大众的出生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
 
  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新建纯电动车生产企业也需要符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规定,而按照当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政策设定,并没有单独对纯电动车生产企业进行规定。这意味着其将划归“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但随着江淮大众的先例打开,法律条款的修改也随之而来。中机中心的这次小修改,为此后纯电动汽车合资公司打开了大门。
 
  合资品牌来袭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15.83万辆,同比2016年上半年15.05万辆增长31%,其中6月销量为4.14万辆,同比增长22%。虽然销量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却持续减缓,这与中国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相差甚远。
 
  在相关政策的整顿之下,新能源市场正逐步转向规范的轨道,但就目前看来,新能源市场依然未能实现由“政策市场”向“自由市场”的转变,这一点从地区之间新能源市场的差异便可看出。
 
  据保监会发布的新能源车交强险指数显示,在北京地区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据了98%的份额,这是由于插混车型在北京市场并不算做新能源车导致的,而在政策相对宽松的上海,插混车型则占据了新能源车73%的份额。不得不说,同纯电动车相比,插混车型不受续航里程的限制更具竞争实力。但目前来讲,纯电动车占据着新能源的销量主力,而这背后都有着政策的影子。
 
  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新能源销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除了上海之外,其余9个省份纯电动车都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这样的结果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分时租赁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行为引起的,另一方面地方政策的倾向也是纯电动车热销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内新能源市场才呈现出纯电比插混吃香的局面,再加上分时租赁行业的发展,使得纯电动车的销量中纯电动微车占据了极大的份额。而使用更为便捷的插混车型被边缘化,以及中高级新能源车的缺失,据电车汇新能源汽车市场研究专员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市场相对局限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新能源车的产品实力并不强。这也将成为特斯拉、大众、戴姆勒等一批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的合资品牌,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最好契机。
 
  宝马表示,2017年宝马集团将会把重心移到新能源板块,2018年年底之前将提出40款全新及升级的新能源汽车,2020年之前,宝马所有车系都具备电动选项。
 
  大众表示,在2025年前会有30款电动汽车上市。电动车年销量达到200-300万辆,占总销量的20%—25%。
 
  福特表示,到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福特全球总销量的10-25%。未来新能源车将以插电式混动以及混动技术为主。
 
  丰田表示,2020年丰田将实现3万辆以上的氢燃料电池车销售,2020年,丰田旗下的新车相比于2010年将降低22%以上。
 
  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梯队仍是投资、研发较早的自主品牌,但是跨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还有一些技术自主车企一时难以赶上,比如,在整车、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上,跨国车企贮备充足,可以做出较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之跨国车企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营销网络,其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的攻势可以随时发动。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