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庞大 掌握核心技术成重中之重

日期:2016-06-2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国际充换电网

2016
06/27
11:1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

6月23日,第五届深圳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2016中国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同期进行。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一上来,即痛斥中国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弊病——补贴(甚至骗补)。其中提到的案例是宇通(客车),“他去年得到的补贴是68.565亿,股东分红是32.2亿,这在我们汽车行业是绝无仅有的,这几年我对汽车行业的利润做了统计,少的是2%,多的是5%,到8%就不得了,而这个利润高的已经是不像话。”

畸形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动汽车行业的乱象:企业强行上马、电池安装过多、技术开发得不到重视,以及畸形的终端市场等。因为补贴导致的乱象,其实可以回到一个点上,就是这个行业似乎忘了为什么要发展电动汽车:发展电动汽车的目标应该是节能和减排,“十三五”电动车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发展质量和效益才是电动汽车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那么,去哪里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呢?作为配套设施,充电站(桩)与电动汽车如影随行,从本次展会的充电站(桩)发展情况或许我们能找到一定启示。

从参展厂商排名来看,本次展会集聚相关厂商近200家,不乏比亚迪、泰坦、科陆、聚电这样的知名企业。不过从充电站(桩)厂商展出的产品来看,大部分知名厂商都集中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上,包括充电桩产品集成设计,收费系统、管理系统等物联网的搭建等。真正掌握充电桩核心技术——充电模块和控制系统的厂商却寥寥无几。这或许就是杨院士所担心的,补贴之下的大干快上,其结果往往是规模上去了,但核心技术却跟不上。

类似的,在会展上有几个机械厂商“乱入”,展出了他们的线材加工设备和插件机。这些机械其实也是充电桩制造的一个缩影,同样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那就是它依旧是个没有核心技术的集成产品而已。倒也巧了,这几个加工设备的伺服控制驱动系统都来自松下。

也许在当前形势之下,无论是中国制造也好,或者是眼前的充电桩设备,以至于新能源汽车,他们所看重的本就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6年计划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300亿元。有券商研报指出,充电站(桩)市场规模有望到2020年突破1000亿元。

在这样的市场规模号召之下,作为充电桩设备的零部件供应商,RTU模块、管理控制系统、人机界面、DC电源、UPS、接线端子、传感器、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等等自然也不会缺席。而这些中小供应商或许才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生产者。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这阵子“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的案例,有欧媒指出,虽然库卡是工业机器人四大家之一,但库卡主要提供解决方案,减速器等部件也是外购的,“不属于掌握特别机密技术的企业”。在德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往往是那些深耕产品的中小企业,在日本同样如此,这两个是拥有长青公司最多的国家,想来,在中国也将不例外。

可以说,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庞大,但掌握核心技术——充电模块和控制系统(当然还有其他零部件)的,或许不是这些体量巨大的行业巨头,而将是自动化行业里的那些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再看展会情况,中小企业占位偏僻,议价受压制,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进入主流市场,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或也是业界人士当仁不让的使命。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