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315那些事:击穿车市真实的谎言

日期:2016-03-15    来源:每日汽车

国际充换电网

2016
03/15
09: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315 新能源汽车骗补 新能源汽车销量

在影片《盗梦空间》里,有一种可以制造梦境的机器,许多人为了选择活在理想的梦境中,每天甘愿来接受造梦师的操控。

真实与谎言,你更喜欢哪一个?当人们在现实中被逼得不堪重负时,即使那美梦都是由谎言编织而成,也变得可爱起来。遗憾的是,当梦醒时分,所有的现实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另一个办法,就是在现实中编织谎言。

2月5日,2016年农历新年的两天前,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亲自上阵,与一家叫艾瑞的第三方数据公司撕逼,指控后者数据排名被公关化,数据报告严重不符合事实。几个小时后,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张利东也在朋友圈表态:“我在这里声明,今日头条永远也不会给靠敲诈勒索为生的流氓公司一分钱。”这场撕逼,再次捅破了这个以数据为土壤的互联网商业世界中,真实与谎言之间隔着的一层纸。

2015年年中,从事农产品B2B的电商平台“一亩田”声名鹊起,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一亩田号称交易规模2015年年底将突破1000亿,而阿里巴巴2014年的农产品销售额仅有480亿。一亩田以这些“奇迹”般的数据,一次又一次接过天使、VC手中的钱。不过很快,关于一亩田涉嫌数据严重造假的文章也铺天盖地地刷屏了。互联网奇迹,这几年似乎正在成为只可被证伪,却无法被证实的奇特事物。

当然,谎言与欺骗,甚至已经充斥在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假唱,假票房,假数据,假新闻……由于造假在中国所付出的成本足够低廉,而回报足够高额,商业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被肆意地践踏,真实却成了越来越稀缺的价值。就像《汽车公社》总编辑卫金桥最近在其微信公众号“一句话点评”的《数据的真实与谎言》一文中所说的,“在中国,看数据你看不到事实的真相,你看不到事实的本质。”

至少在每年3·15这样的日子,我们努力揭穿皇帝的新衣,努力与真相靠得更近。

皇帝的新衣

2015年8月24日,早上7点50,王媛(化名)手机提示账户收到6000元汇款,正当她心花怒放地琢磨是不是公司提前发奖金了时,公司短信来了,原来这笔钱是用来让他们去京东帮助公司众筹的产品刷单的。王媛,上海博泰公司普通员工,而当天博泰在京东上线众筹的产品,正是此前造势火热的IPDA擎感智能车脑。8月24日当晚,博泰集团创始人应宜伦对外宣称,这块屏众筹“第一天就突破了200万”。

刷单,这个词近两年出现的频率极高,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许多创业公司快速成长的不二法则。上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下至淘宝“双11”,滴滴和Uber,再到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网站的数据,在这个诚信越来越遭遗弃的国家,刷单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进行着,但大家却都心照不宣。

“帮我扎一针吧!”这是去年7月,记者的某个同事让记者帮其Uber账号刷个单时,所说的行话。而当时一位在俞泾港路工作的兼职Uber司机告诉记者,一个月算上新车主补贴、早晚高峰补贴等,竟然轻轻松松可以拿到1万块以上。去年一年,滴滴和Uber的烧钱大战,让刷单交易大肆泛滥。

去年10月,优信二手车一条据说价码为3000万元的60秒“鬼畜”视频广告,在《中国好声音》黄金时段大出风头,也让以优信、瓜子、人人车为代表的二手车网站在汽车行业喧嚣起来。但是很快,这几家二手车网站的数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甚至不久前某知名国际风投基金曾将人人车列为投资候选目标之一,并委托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对其做过一轮尽职调查,但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原因是人人车数据注水过多。

数据造假正在成为各个行业似乎已经“存在即合理”的潜规则,数据没有水分,企业在创业大潮中就有可能会销声匿迹。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存在虚报融资金额的情况。大家比的已经不是谁有没有造假,而是谁的水分更大。举个最心知肚明的例子,选几个自媒体账号一看便知,那么恶心的标题和内容,匹配着动辄上万的点击率,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2月19日,晚上20:47,这是年后第一个工作周的周五,一位汽车业同行给记者发来一条微信:“美国的宝马都是压出来的数儿。”接着又发了一条链接,是Automotive News关于美国豪华车BMW上牌量与销售量差了10764辆,最终从销量第一降为上牌量第三的报道。其实在此之前彭博社也透露过,宝马去年之所以在美国豪华车保住桂冠,存在“借力”经销商,压货提升销量的行为。

压库,销量做假,这些已经被中国玩出花来的把戏,美国车企不至于刚刚学会吧?

自HIGH的游戏

“2015年的四季度大众在全球的销量节节下滑,但为什么2016年1月份突然大幅反弹呢?我想跟他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的销售数据,挪到了2016年是有很大关系的。”前不久,《汽车公社》总编辑卫金桥在其文章中,犀利地戳穿了眼花缭乱的汽车数据背后,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其实一直以来,车企都有藏销量的习惯,即把前一年年底形成的部分销量藏起来,到了下一年某个合适的时机吐出。更有甚者,前几年出现过某企业严重夸大销量数据,而被中汽协“请”出销量申报目录的案例,真是随心所欲啊。

而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一句“正常现象,每年都这样”,向记者表达了无奈的心情。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贾新光则说得更直白,“企业产量有几本帐,销量也有几本帐,至于说多说少,看需要了,没有人核实企业报的数据。”

一位就职于某豪华汽车品牌的业内人士告诉《汽车公社》记者,“由于数据都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要公布哪个数据,企业完全是根据某个阶段哪个对自己有利,就选哪个公布的原则。”至于有些被“玩坏”的数据是做给谁看?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说,会对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形成影响。比如行业媒体老写某某品牌是个loser,老完不成任务,老下降,消费者也会产生质疑,我干嘛要跟一个loser品牌在一起?”

掺假的数据,归根结底是为了诱导消费者,但背后的潜台词是,企业是聪明人,消费者是“傻子”。造假事实一旦被暴露,原本毫无充分信任基础的诚信,将会变得更加脆弱。

独立汽车分析师金永生告诉《汽车公社》记者,“一款新车型上市后的前三个月的销量,往往做假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所以他们在进行市场分析时,不会以前三月的数据为依据,以免传递出不客观信息。

然而更多的数据或排行,正在陷入一种自HIGH的模式,例如J.D.Power进入国内之后的排行。这个没有自己的专业调查队伍,而是完全依赖第三方采集数据的调查公司,近几年来一直在质疑声中,却做得风生水起。一位外企工作人员曾经告诉记者,企业对J.D.Power其实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他们也怀疑其公正性,另一方面,大部分高管的政治生涯都绑在了J.D.Power身上。

独立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向记者表示,“这是市场本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最初是国外汽车企业希望横向对比本地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和表现,后来慢慢就变形了。变成了一种自HIGH的游戏。如果你是企业的中高层,你既需要对市场负责,也需要对你的领导负责,对市场负责是要靠产品和盈利说话,而对领导负责,J.D.Power是个好东西。”

缺一把尺子

还记得2014年年初,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时的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三家汽车企业先后宣布,自己是2013年中国车企销量年度冠军,闹出了一幕冠军“罗生门”戏码,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实际上,目前进行数据统计的两家机构中汽协和乘联会,各自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目前都来源于汽车厂家提供的销量数据。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汽车厂家为了粉饰销量,往往都是选取好看的数据上报。这要是放在美国,展厅里的展车都是不能计入销售数据中的,如果虚报销售额,会被美国政府以商业欺骗罪告上法庭。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目前车企申报的数据既有批发数据也有零售数据,而申报零售数据的车企比例已经接近于70%。今年年初,国际三大车企全部将2015年销量业绩改为零售口径,最终的数据只有丰田一家突破千万,而大众和通用距离千万辆仅有几万辆和十几万辆的差距,虽然看起来结局并不完美,但这样更为准确的数据,让市场状态变得更加务实,评价体系变得更加真实。

从表面上看,统计口径不同是导致数据“打架”现象产生的主因,但细究起来,其实还是因为玩弄数据游戏所能带来的好处,和企业乐于对做假的追逐。

就拿中国新能源车现状来说,2015年12月24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欧阳明高再次指出,新能源商用车的单月产量已经突破2万辆,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总计也就1万多辆。对于这样“超乎想象的增长”,他坦言“总感觉哪儿有问题,让人有点不踏实。”

而让人更不踏实的是,在去年的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单月产量达到了9.98万辆。但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滑超过八成,产量甚至不足前一个月的20%。这里面明显存在严重的水分。

高额补贴刺激下的数据激增,和补贴退坡刺激下的断崖式下滑,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正在危险地沦为一场骗局。正如某位业内人士所说,“逐利行为一旦不畅,自然就会自行地挤出泡沫。”

清查行动已经开始了,最近,四部委联手严查新能源车“骗补”乱象,但何为“骗补”?哪些是界定“骗补”的标准?恐怕就像数据的统计口径无法统一一样,需要一把尺子,否则浑水摸鱼者依然可能蒙混过关。

谁是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说,“他什么也没穿!”让周围目睹假象却心照不宣的人大吃一惊。只是在中国,说真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推倒文德恩职业生涯、促使德国制造站上风口浪尖的大众“排放门事件”,幕后推手却是一个叫Peter Mock的生活在柏林的德国普通科学家。一场影响深远的作弊事件,能够由一家民间机构来揪出,这本身就充满了经典的好莱坞大片色彩。不敢想象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中国,最后会以什么样的轻描淡写方式来收尾。

在西方或是日本的文化、社会道德与秩序中,为什么将“诚信”看得如此重要?分析师金永生告诉记者,“统计上的缺失或是做假,目前已经成为整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其他国家为什么不敢?因为后果很严重。”

例如在日本,一旦被发现撒谎,不成文的社会契约是造假者应该不作任何狡辩地诚恳谢罪,而造假人以后基本不太可能从事原来的行业。所以在日本,造假是一件比坐牢还严重的事情。而在美国,造假是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至今为止,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一旦违规操作,面临倾家荡产处罚的已经不止一例。

而在中国,既缺少具有公信力的监管机构来管理,造假所付出的代价也起不到震慑作用,所以对于不能做假这个商业文明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早已被视若无物。在汽车行业,目前进行数据统计的两家机构是中汽协和乘联会,而后者由于未能得到国家赋予的行业统计和发布职能,还曾经在几年前深受质疑,甚至有媒体质疑乘联会是一个“三无组织”。

巴金曾说:一个美国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因为他知道身后会有千万个美国人用行动支持他。一个中国人不敢站出来说真话,因为他知道周围的同胞会默默地与他保持距离。

又是一年的3·15时刻,虽然这个每年一次的仪式,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和谐,但依然需要有人站出来,勇敢地捅破真实与谎言之间的那层纸。即便周围的人因此会与他们保持距离,但我们相信,时间永远会站在真相这一边。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