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北汽新能源汽车助推绿色城市绿动生活

日期:2013-11-13    来源:大公汽车  作者:李理、高茵

国际充换电网

2013
11/13
10:4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北汽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国际新能源网讯:“我们不仅生产汽车,而是将它的理念植入你的思想。”世界汽车制造先驱曾如此描述汽车时代的美好。对于拥有超过500万辆汽车的北京而言,回答怎样令汽车服务美好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作为内地车企布局新能源市场的春江鸭,北汽集团给出的答案异常清晰:电动汽车科技就是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重大变革。本网记者日前走进北汽集团旗下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和电动汽车的使用者,回顾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脉络并瞻望前路。这是一个望远镜,它让我们看到,尽管汽车爆炸式增长的代价不菲,但发展电动汽车造福北京时日就快来到。

    在今年全国 “两会”中,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指出,目前纯电动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成熟、最可行的技术路线。而早在2001年,中国政府就将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列入了 “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以大规模财力支持电动汽车的研究与示范。

    2009年,新能源汽车 “十城千辆”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到2010年年底,这一项目又扩大到25个试点城市进行示范推广。时至今日,北京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到7万辆,电池产能达到5.7亿瓦时,电机产能达到7万套以上,已经形成了整体产业链。

    电动汽车改善空气质量

    显然,作为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最为丰厚的内地城市之一,首都的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发动一场汽车绿色革命是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最大动力。林逸,这名来自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执行董事告诉记者说,决策层决定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零排放无污染的汽车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污染。

    “记得那时候刚回国的万钢给大家讲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时,他有一个幻灯片展示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污染城市排名,前十个中有七个是在中国,让人十分震撼。”当年决策的种种细节,林逸记得十分清楚。

    对于北京发展电动汽车的迫切,徐和谊也直言, “尤其是在公共交通方面,目前来看,一辆出租车的使用率顶七八辆私人轿车,一辆公交车则可以顶70辆私家车,让它们先 ‘电动化’对改善北京空气质量会有很大的贡献。”

    三大市场机会蓄势待发

    那么,北汽又是如何看待电动汽车在北京的发展前景呢?接受采访的北汽集团专家预计,未来至少有三大市场机会。一是城市出租车行业。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区域电动出租车运营总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预计年底区域电动出租车将达到1600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城市。市场分析普遍指出,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的优势十分明显,司机不仅节约了燃料费用,乘客也能够享受比传统汽车更为便宜和安静的服务。

    林逸介绍说, “北汽生产的电动汽车作为北京远郊区县的出租车运行状况非常不错。”林逸续称,除了出租车使用北汽电动汽车的情况喜人外,私人市场也非常可观, “我们现在用志愿者的模式供私人使用,今年签了600个合同,去年是200,后续还有好几千人报名。”另一个机会则来自于城市物流网络。大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现时共有三家快递物流公司使用北汽新能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日后随着国务院出台鼓励城市物流公司使用电动汽车的利好政策,这一细分市场必定加速增长。

    对于电动汽车在物流产业的应用可行性,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研究员王韬就分析说,电动汽车可用于替代传统柴油车来完成大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运输工作。 “运输车辆通常按照固定的时间和线路配送,因而有足够的时间在配送中心完成充电。这些公司大多已经有自己足够的场地来安装充电站,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财政和基础设施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逐渐从使用传统车辆替换为电动汽车车队。”

    第三大市场机会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北京市机关的政府采购市场。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已经有11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首批试用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

[page_break]

 

    电动汽车技术强化国际地位

    用林逸自己的话说,参与电动车研究生产十几年的他算是行业的老人了。这名科技部 “十二五”项目专家,最近用了3个月时间转了全国好几圈。 “主要是为了项目中期检查,我差不多把全国新能源汽车厂子看遍了。‘十五’和 ‘十一五’我也出去跑过,现在回过头来自己比较看,很多企业不仅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更加深入,整个产业链建设也成熟了。”

    接受专访时,林逸数次提到 “对标分析”这个专业名词,“在电动汽车行业,就是买几个对标车,把别人的车和自己的车数据分析下来对比。”在林逸看来,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常用的对标国家就是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

    “纵向比有很大进步,横向比在关键技术上有差距,但差距不是特别大。中国是全世界磷酸铁锂电池最大制造国,能够大批量供货的企业有20到30家,在生产量上占有优势。不过,核心技术还在国外手里面。以电池隔膜为例,国外高端产品比国内的水平高。”

    科技部公布的有关电动汽车 “十二五”纲要则称,到2015年,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个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术,预期申请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专利达3000项以上。

    让林逸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国际行业地位上升。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 “最近包括北汽在内的四家中国车企和德国宝马、奔驰、大众大家坐下来,一起探讨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如何合作。三个德国车企巨头对中国的每一个数据都很关注,非常仔细的发问。恐怕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企业还没有这个待遇。”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