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工信部官方网站上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工信部将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以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支持方向。
据悉,工信部计划耗时三个月,在第三季度完成包括62家整车企业,40家驱动电机企业、68个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和32个电池管理系统的生产企业的调研。调研结束后,工信部将对调研的结果汇总并分析,因此很有可能今年年底前还不能正式出台《规划》。
而对于制定中的《规划》,业内人士褒贬不一。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尚在发展阶段,各国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像国内这样早早制定新能源车发展方向的还尚属首例。很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是,新能源车的发展的确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但是发展方向或许还是应由市场来选择。
据透露,目前制定的《规划》更为侧重于发展纯电动车,对纯电动车的补贴也相对多一些。虽然也有提到将对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给予支持和补贴,但与纯电动车的支持力度相比要小了很多。新能源车之所以称为新能源车是区别于传统的汽油车而言,除汽油外以其他形式作为主要驱动力的都可以称之为新能源,也就不应单单限定于电力驱动。政府过早地确定新能源车发展方向,将限制新能源车的多方向发展,也极大地局制了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及开拓思维。
自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旨在发展和推广节能与新能源车,但无一例外地所有试点城市都采用的是纯电动车。一方面是响应政府号召,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补贴,众多车企都纷纷投入电动车的研发和推广。试点城市节能减排的成效虽还没有明确地统计,政策对电动车的偏爱已经在企业、科研机构及消费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观其他国家,电动车的研发的确是新能源车中领先发展的,但其他形式的新能源车也有相应的投入。中国想要利用电动车弯道超车,但不能为了赶超就忽略自身基础薄弱的问题,只有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实现质的突飞猛进。
市场的选择是个长期的过程,当前应该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度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大环境,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形式的新能源车补贴也应该相应提高。政策对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应是幕后助推的作用,过多的干预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在政策刺激和鼓励下,产业能够迅速发展,一旦鼓励政策结束了,产业还能否蓬勃发展就不得而知了。希望新能源的发展不要再重蹈之前《产业振兴规划》的覆辙。
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市场会最终选择出最适宜的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