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政策法规 » 充换电政策 » 正文

新能源车规划着重节能

日期:2011-05-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张震

国际充换电网

2011
05/14
08:3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车

    自去年8月就完成征求意见,原定去年底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经历多方角力后即将出台。

  5月10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进入国务院审批过程,预计将于7月出台。

  董扬所说的规划,最初是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经过进一步调研和论证,最终改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

  加了“节能”二字的新版本,虽然仍是以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但对之前有所“忽略”的普通混合动力作为一种节能技术,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规划》最终将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政策,并继续实施相关补贴政策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届时,被赋予解决能源和环境压力使命的新能源汽车,得以驶上快车道。

    新能源车进入实操阶段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规划》,纯电动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而政府计划投入1000亿元左右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世界第一的宏伟蓝图。

  据透露,《规划》明确2011到2020年的10年间,中央财政将投入千亿元,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还将有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中汽协正是《规划》的主要起草机构。

  董扬说:“2010年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实操阶段。包括去年出台的十城千辆试点城市范围的扩大、对小排量节能汽车的补贴等政策都证明了相关部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所做的工作。今年将出台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车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出台之后,还会有系列细则陆续出台,涉及补贴、认证、标准、市场准入等各个方面。目前,工信部正在抓紧制定动力电池和充电接口的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3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已经结束,而充电接口的标准也很快就会出台。

    不是一说“电动”就补贴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把混合动力汽车列入《规划》,并赋予相当重要的位置。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辆,其中,中、重度混合动力车要达到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作为《规划》起草的参与者,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的另一身份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他告诉记者:“《规划》确定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我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此前,混合动力轿车未能列入新能源车的目录中,车企一哄而上将电动车列为研发重点。观察这一变化很能说明问题。

  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上,国内一度出现过两种声音。“弯道超车”设想的挺电动车派认为,规避中国在变速器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完善,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还有待检验。而且,电动汽车的缺点也一目了然,价格偏贵,电容有限,不能快速充电。

  力挺混合动力的则认为,基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在传统动力汽车向终极目标燃料电池车转变的过程中,混合动力是最好的现实解决方案。“关键要看节能率,不是一说电动就要给补贴。”工信部装备司一位官员的说法很有代表性。

  而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至少还需要15年时间。虽然传统汽车的节能降耗潜力不小,有成熟的技术,也有现成的产品。但光指望传统汽车升级,还不能完全达到汽车低碳的目的。正是基于对现实的判断,最终混合动力被算做一种节能技术,成为了政策鼓励优惠车型之一。

   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按照《规划》草案的市场推广计划,至2020年,除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500万辆外,国内将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商业模式问题,陈全世表示,商业模式的选择,要兼顾四个方面:选择一个合适的车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技术路线;选择一个合适的使用地域;选择一个合适的使用群体。

  但汽车业内资深评论员贾新光告诉记者,发展的关键还是市场问题,包括购买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好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门槛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情况等。

  他认为:“眼下,节能车补贴效果不尽如人意,似乎也在给补贴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的局面敲响了警钟。”

  成本太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不清晰,会导致其难以接受新能源汽车,没有一定规模的保有量,就不可能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需求的大规模出现,涉及到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补贴是否到位、使用是否方便的情况完全具备后才有实现的可能。

  然而,新能源汽车生产呈现一哄而上之势,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也在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另外一方面,截至目前,却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试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有启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远没有达到让消费者认可的程度。

  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迟迟难以突破。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