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家发力重点。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国内各家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渐走向产业化。科技部部长万钢乐观的表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代替通常使用汽车和柴油。按照燃料的来源划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分为五类。一是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如先进柴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是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汽车;三是基于石化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如煤制油等;四是生物燃料汽车,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汽车;五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有关专家表示,汽车能源逐渐由石化燃料向可再生、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形式过渡是基本的趋势,生物燃料和氢能将是汽车能源的最终解决方案。
我国新能源车发展现状及规划
国内集中力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始自2001年,当时,科技部投入国家财政8.8亿元实施了“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该项目还被列入了863计划。“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更大规模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直延续到2020年,投资也追加至11亿元。根据该计划,新能源车将力争走出实验室,投入商用。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国内汽车年产1000万辆计,就是100万辆。目前,我国重点开发三种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后两种新能源车的商业化都已经起步,而燃料电池车仍处于试验阶段。生物燃料车的开发则未受到国家鼓励。
目前,国内各大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热情依旧十分高涨。比亚迪、奇瑞、华晨、长安、上汽、东风、一汽等汽车企业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量产车型已陆续上了汽车产品的生产公告。
国内各大车企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已发布了27家企业76种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轿车和客车。
一、汽车集团
上汽:在混合动力、纯电动、代用燃料三大领域布局
11月25日,上海汽车(600104.SH)发布公告称,与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拟投资设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开发能够替代或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技术的油电和纯电驱动技术。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上述公告继续显示了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正在加大研发步伐。据悉,新成立的捷能汽车可能更多负担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
此前,上汽集团已经明确了新能源发展路径。在技术路线上,加快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适时推动代用燃料和纯电动汽车商品化,推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和示范运行。落实到混合动力车上,将积极实施面向产业化目标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产品技术方案。其两大合资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的混合动力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君越混合动力轿车于7月15日正式上市销售;另外,自主品牌荣威也将推出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
在代用燃料方面,上海汽车已经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甲醚城市客车,近期将在上海市147路公交线路上进行示范运行。
在燃料电池方面,上海汽车已经启动了自主品牌“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上海大众“领驭”燃料电池轿车和燃料电池大客车的开发。上海大众的“领驭”燃料电池轿车是奥运会的马拉松导航车。2010年,“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将为上海世博会服务。
在上述三大新能源技术领域,上汽集团将形成完整的产业布局,从混合动力、纯电动再到燃料电池三种技术品类,上汽集团已经形成近、中、远期的产业规划。
一汽:加快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产业化进程
一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定位于面向未来的新型节能环保车型。“九五”期间一汽就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理论研究和研制工作,开发了红旗混合动力轿车性能样本。
“十五”期间,一汽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承担国家863计划新能源专项三个混合动力项目,进一步加快了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的产业化进程。
目前一汽技术中心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人员达40余人,合作专业组100余人,一汽已经实现了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通用化和系列化,为今后整车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做好了技术储备。
2008年初,一汽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采用新的整车平台后,混合动力客车达到了比传统客车节油38%、排放达到欧IV标准的性能水平,并完成了生产准备。奔腾混合动力轿车达到了节油42%、排放优于国III标准的性能水平,并计划于2009年完成生产准备。
东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良好
今年的5月21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奥组委提交500台纯电动小巴和15台混合动力客车。这500余台东风纯电动小巴场地车已实现零排放,是2008北京奥运会唯一电动场馆用车。东风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准生证”的混合动力客车,采取油电混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0%,降低燃油消耗20%至30%。未来将实行按订单生产。
目前,东风混合动力客车和轿车已完成产品定型,混合动力客车取得了三个国家公告产品,轿车正在进行认证实验,研发进度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截至目前,已经获得来自武汉市以及湖北省的数百张混合动力客车的订单。
长安:将新能源车成本降到最低
11月27日,长安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获得市政府2000万元推广支持资金。长安汽车总裁徐留平表示,到2012年将开发出多款混合动力车型投放市场。
11月5日,长安汽车集团宣布,已与加拿大绿色电池生产商ELECTROVAYA签署了电动汽车合作协议,未来将把长安环保电动车出口到加拿大。据悉,首批30辆长安奔奔电动汽车将于年底前投放加拿大市场,这是长安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长安混合动力汽车是首批进入发改委公告的汽车集团之一。目前,长安杰勋已经量产,并且在奥运期间作为奥运会接待用车投入使用。
长安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将分两个步骤进行:先从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入手,待市场成熟后,再发展中度混合和重度混合动力汽车。
长安汽车原计划2008年推出的是轻度混合动力车,即MPV杰勋,这款轻度混合动力车比普通汽油车节能20%,而成本只增加10%左右。
二、自主车企
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而言,新能源车或许是减少与国际品牌落差的路径之一。国内目前新能源车型数量较少,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这一领域都没有绝对的优势,是自主品牌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存在很多问题,如关键技术不成型,集成、配套较弱,电机、电池问题很多,燃料电池、电控技术更是弱项等。
吉利:5年规划推出5款混动车
2008年7月,吉利首批推向市场的远景CNG双燃料车在新疆率先投放市场,吉利的这款CNG双燃料车是吉利按照国三标准来开发的第三代双燃料车型,也是目前我国首批符合国三标准的双燃料车。目前,吉利已经研发成功了三款CNG双燃料车,自由舰、金刚、远景都具备各自的双燃料车型。
吉利集团旗下华普公司的海锋甲醇动力版也已经全面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将在年内批量上市。据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技术将在2009年投产,这就是电子等平衡系统即EEBS系统,这是一个超级混合动力项目。
据了解,吉利已经启动了未来5年的新能源规划,计划研发出5款混合动力轿车,包括轻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弱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FC-1C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双电机和“双行星排”动力总成全混合动力汽车。其中,中弱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项目均为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开发项目。在未来,吉利还将涉足以氢能作为动力的汽车,而氢能汽车被认为是汽车在能源上的终极追求。
奇瑞:多种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
从2003年开始,奇瑞就为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设定了系统的规划,制定了交叉阶梯式的三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03—2008年):主要进行弱混合与中度混合动力轿车、燃气替代燃料轿车以及节能环保动力系统的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第二阶段(2004—2010年):主要进行强混合动力轿车、醇类与醚类等替代燃料轿车的开发,并实现产业化:第三阶段(2005—2015年):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与氢燃料发动机技术,2005年到2010年进行系统优化和技术固化,2010年开始进行示范运营,2015年实现小批量商业化生产。
未来,奇瑞对节能环保的研发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中包括对内燃机的进一步优化的研发;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对代用燃料的研究。目前,在CNG/LPG(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车、柴油车、甲醇车以及FCV(燃料电池)车和氢动能车等项目上,奇瑞已经完全或部分掌握了相关的技术。
奇瑞走的是多种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目前他们的研究重点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灵活燃料车上。
奇瑞未来将推出以奇瑞A5为平台、匹配混合动力系统的奇瑞A5BSG、生物柴油动力的新车型V5和匹配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B11。其中,奇瑞A5BSG是一款并联式弱混合动力轿车,采用皮带传动方式进行动力混合,发动机与电机和变速器相并联。V5是以瑞麒2为平台,匹配生物柴油发动机。
比亚迪:重点发展电动和混动车
11月24日,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出现在工信部发布的179号新车目录中,这意味着比亚迪电动车F3DM获准批量生产及销售。根据工信部的目录,F3DM允许在国内14个城市销售,分别为深圳市、西安市、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厦门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成都市、长沙市、济南市、天津市和武汉市。
在新能源汽车上,比亚迪将把重心放在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生产上。这两类汽车都将配备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制的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核心产品──铁电池。
目前比亚迪汽车已经研制出采用了铁电池的双模混合动力车F3DM、F6DM,第一款量产的双模车型将以F3为原型车,将在今年12月中旬上市。此外,比亚迪还研制了纯电动车e6。
福田:主攻新能源客车领域
为了研究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福田汽车斥资6亿元兴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把“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
今年年初,广州第一巴士公司选购30辆福田混合动力客车在广州市区商业运营,从此拉开了中国混合动力客车产品产业化的进程。据了解,这批混合动力汽车运行半年多以来平均油耗不到30L/100km,平均油耗比传统车型节约25%以上;氮氧化合物约减少27%,可吸收颗粒物约减少19%,接近国Ⅳ水平。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福田是国内第一家真正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企业。
除了致力于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外,福田汽车还积极参与国家“十一五”期间863项目——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就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福田欧V燃料电池客车就被作为了奥运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车辆,承担了奥运期间的公交及马拉松比赛等相关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就。
长城:多款新能源车还在研发中
面对汽车产业提倡新能源的机遇,长城汽车已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长城汽车研发的新能源车主要包括:纯电动车型、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混合动力型、压缩天然气三大类车型。
长城汽车除了哈弗混合动力车型已于上半年推向市场,其他4个新项目包括使用甲醇等替代性能源的车型在内,都还在研发过程当中,这些项目将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
三、跨国车企在华战略
相比较低迷的国外车市,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强化中国市场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方面也不例外,近期,通用、大众等外资品牌陆续宣布加大在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新能源研发投入。
通用:押宝中国“新能源”战局
10月份,通用旗下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汽车在北京正式亮相发布。今后两年,通用汽车将引进多辆雪佛兰Equinox,并计划于2009年在中国启动公众展示活动。与此同时,来自通用中国消息称,该公司今后引进中国的新能源车产品将形成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到氢燃料电池车的完整链条。
此前,通用汽车选择在公司百年庆典日当天,再次在华完成一项前瞻性战略布局:计划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中国园区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正式在沪破土动工。至此,致力于走出困境的百年战舰通用汽车,正式在中国布下押宝“新能源”的战局。
大众:借奥运机缘将量产4款绿色环保车型
根据大众集团已经规划好的节能环保战略,在短期内,解决能源节能环保的基本供给方式,是进一步优化汽油机、普及推广采用先进的柴油机。从中期规划来讲,大众汽车正在做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其他一些替代能源,包括生物燃料等。从远期来看,着重氢能源的解决方案。
大众汽车将于两三年内在中国投产至少4款绿色环保车型。目前大众生产了5款共计30辆新环保车型,作为奥运会“绿色车队”使用,这些车型中的大部分将被量产投放市场。
丰田:大力推进混合动力发展
丰田近日表示,2020年时丰田所有销售车型都将提供混合动力版。在中国,丰田是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际企业,但由于我国缺少相关支持政策,丰田混合动力车普瑞斯的销量一直不理想,这不得不让丰田对旗下混合动力战略进行调整。据悉,混合动力版凯美瑞将在2010年之前投放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