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以来,新能源汽车继续成为我国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据中汽协统计,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10月以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消费拉动效应明显,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如火如荼,加上企业密集投放新车型,这些因素推动车市热度持续走高,致使10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
充电桩快速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也是水涨船高。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4年1-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同比上升19.8%。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188.4万台,同比上升49.4%。从公共充电桩数量来看,2024年10月比9月增加6.3万台,而10月则同比增长34.3%。
从各省(市)情况来看,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安徽、河南、四川、北京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9.2%。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广东省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要比第二名(浙江省)及第三名(江苏省)的总和还要多。那么,导致广东省充电桩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广东公桩份额占约两成
11月14日,据中汽协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从各省分布来看,1-9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27.95万辆,这意味着,广东新能源汽车占比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4,这也导致广东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广东省的充电基础设施也迎来了建设高峰。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广东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8万个,而其10月在全国充电桩的份额则达到19%。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背景之下,广东省也在加大支持充电桩建设的政策力度。2024年8月,广东省能源局下发《广东省推动乡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全省57个县实现乡村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更广泛覆盖。2024年底前累计实现超400个行政村建成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实现1062个“百千万工程”第一批典型村(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2027年实现所有乡村居住区域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3公里。
与此同时,广东省也加强了电网配套建设。上述实施方案提出,电网企业要加强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镇村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布式光伏规划等统筹衔接,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特点、乡村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和乡村电气化行动要求,适度超前建设乡村电网,完善农村电网架构,提升装备水平,保障夏季、节假日等用电高峰时段群众用电需求和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趋势下的充电需求;统筹考虑圩镇充电桩配套电网走线规划建设,避免通讯线、广播电视线等弱电线搭挂在电力线上而产生“三线”问题。
此外,电网企业要持续做好县镇村电动汽车的办电服务,明确充电设施接电服务标准,精简报装资料,优化办电流程,确保充电设施早日完成接电。同时,要强化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侧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保障充电基础设施用电质量。
差距过大的弊端
以2024年10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市场有近20%的充电桩分布于广东省。而这也并非中国的特例。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在欧洲方面,荷兰、德国及法国的合计占比达58%,而在美国,则有26%的公共充电桩集中在加州。
分析认为,这些充电桩数量第一名的区域与第二名有极大的差距。而过于集中的充电设施会限制车主规划路线的自由度,加剧“充电焦虑”,同时影响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
究其原因,早期的充电桩主要集中在限购限行压力大的城市,而乡镇、农村等地区分配得很少。随着城市汽车消费群体趋于饱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要向农村地区转移,但由于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了这一进度。
其次,尽管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落地难度大、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限制了充电桩的快速发展。
再次,不同品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采用各自独特的充电标准和接口,导致充电桩的兼容性差。部分充电桩采用国外标准,与国家标准不兼容,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充电的不便。
此外,充电桩的质量和维护问题也是影响其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充电桩因为质量问题或维护不当,导致车主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了用户体验和充电桩的利用率。
分布不均如何改善
针对目前我国各省充电基础设施分布极为不均的现状,有业内人士指出,需要从优化规划布局、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充电效率以及改善用户体验等方面来入手。
首先,优化规划布局。根据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分布情况以及充电需求,结合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充电设施布局规划。这包括确定充电桩的数量、位置、类型等,以确保充电设施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充电需求大、使用频率高的区域(如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等),应优先布局充电设施,提高充电服务的可获取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要考虑在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关键节点设置充电站,以满足跨区域出行需求。
其次,加大投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充电设施的研发、建设和运营。
与此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此外,还可以探索采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第三,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快速充电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充电技术难题,提高充电桩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例如,研发新型的充电材料、改进充电电路设计等。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充电站进行智能调度和管理。通过预测充电需求、优化充电策略等方式,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和充电效率。
第四,提高充电功率和效率。可以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配置不同性质的充电桩。例如,社区充电以交流慢充为主,兼顾便捷性和经济性;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可采用慢充桩和快充桩相结合的方式;而在高速公路和加油站等场景,则应以快充及换电为主。
第五,改善用户体验。建立统一的充电桩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运营商的充电桩数据,实时显示充电桩的位置、状态、空闲数量等信息,方便车主通过手机APP等方式查询和预约充电。同时,平台可以提供导航服务,引导车主快速找到可用的充电桩。
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和成本,制定灵活的充电价格策略。例如,在用电低谷时段实行优惠电价,鼓励车主错峰充电,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此外,在充电站建设区域加入便利店、咖啡店、自助洗车及儿童乐园等设施,让用户在等待充电的同时享受更多便捷服务。
写在最后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仍保有全球最多的公共充电桩,估计至2024年底将达360万座,占全球近70%。
尽管里程焦虑冲击纯电车市场增长,短期内难以解决,预期也将影响充电设施增设速度。然而,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已达瓶颈,持续增设公共充电桩仍是各国解决里程焦虑较可行的方案。由此来看,如何平衡全国各省之间的充电站增长数量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面临的问题。
内容素材来源:中汽协、中国充电联盟、广东省能源局、TrendForce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