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由市南供电公司建设的上海市首个“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在徐汇区三汇路充电站内正式投入运营。经过此次改造,该站构建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高效能源利用模式,充分践行低碳理念,赋能绿色出行新生活。
据了解,本次项目在三汇路充电站原有22个充电桩的基础上,新建峰值功率40千瓦的光伏雨棚2座,配备了1台储能容量104千瓦时、充电功率60千瓦的智能移动储充车,1台车网互动(V2G)充电桩。站内充储放设备均由新设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统一调度,可同时利用光伏发电以及市电为23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根据测算显示,站内年光伏发电量预计可达3万千瓦时,每年通过充电节碳和光伏发电将减少碳排放量约2000吨。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新增的智能移动储充车,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以通过整流逆变一体柜实现所储电量的上网,为电网“削峰”贡献力量;而在充电负荷低谷时段,又可以储存光伏发电多余的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可以实现“零弃光”。
此外,三汇路充电站还具备了参与上海市需求响应的能力。站内的微网能量管理系统将充电桩、储能、光伏的数据集成于同一平台,发挥平台“指挥中枢”作用。当处于用电高峰时段或响应电网需求时,充电站的能源管理系统会主动调整策略,降低充电桩输出功率进行有序充电,再联合V2G充电桩和智能移动储充车开启放电模式。整个充电站最大削峰能力可达400千瓦。
同时,该站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在检修、抢修等特殊情况下,智能移动储充车与光伏发电设施将发挥作用,二者协同配合,不仅能为电量即将耗尽的新能源车应急补电,也能够有效保障站内基本的保安负荷正常运转,实现全年不间断运营为用户解决“电量焦虑”。
据介绍,本次“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以旧站改造形式建设“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的样板工程。三汇路充电站在2022年就已入围了上海首批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在建设过程中,市南公司通过控制施工范围、分期施工和加强车位管理等方式,在保证“安全施工零事故”的前提下,实现了在施工期间“24小时开放零停运”,保障“用户充电零影响”。项目改造前,该充电站已实现每年服务超12万车次,充电量达25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