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刚刚结束了中国的行程,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将访华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CEO黄仁勋即将访华,行程中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和比亚迪,以及正在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的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公司。
不过,该位知情人士也明确指出,黄仁勋此行的最终行程和细节尚未确定,很有可能发生变化。
01英伟达“狂飙”的背后
5月30日,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股价在盘中大幅上涨,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成为首家市值达到这一里程碑的芯片企业。英伟达的“霸气”表现,来自全球市场对AI芯片的旺盛需求。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应用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动态分析和处理,这就要求与之搭档的计算机具有巨大的内存和超高速的运算性能。在这方面,英伟达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其芯片和软件可以满足生成式AI的计算密集需求,被称为AI“算力之王”。
AI芯片业务发展的风生水起之际,英伟达也没忘记汽车业务这一新增长引擎。今年第一季度,英伟达汽车业务实现营收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5%。
当智能化成为汽车当之无愧的“新引擎”,汽车芯片需求逐步扩大,叠加英伟达在智能汽车算力方面的相对优势,未来,英伟达汽车业务的空间也许比想象中还要更大。
对于英伟达来说,目前有五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但是,去年美国总统拜登政府公布的制裁措施,阻止英伟达向中国客户销售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组。禁令出台后,英伟达迅速调整了产品阵容,为中国市场开发了新的芯片,并称这些芯片符合限制规定。
02“国产”芯片市场迎来拐点
具体来看,传统汽车一般需要使用500—600颗左右的芯片,而随着汽车逐渐由机械式转向电子式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化的浪潮下平均每辆车所需芯片数量已经达到1000颗以上。
新能源汽车更是芯片“大户”,需要大量的DC-AC逆变器、变压器、换流器等部件,而这些对IGBT、MOSFET、 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需求量也有大幅增加。因此,一台好些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需求量十分惊人。
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甚至将芯片作为“政治道具”。5月2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将把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3个产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经过两个月的公示期后,最新的出口管制预计将于7月23日正式生效。
此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曾表示,“这并非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但考虑到与半导体制造设备相关的国家的最新出口管理动向,舆论认为这是针对中国的措施。
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声明,日方公布的措施未回应业界合理诉求,将严重损害中日两国企业利益,严重损害中日经贸合作关系,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因此,中国发展国产芯片并非仅仅为了降低汽车价格,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实现汽车产业的自主可控。
3月28日,工信部就《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当前,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包括汽车芯片在内的半导体行业确实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