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举行。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在4月1日上午举办的“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文章根据侯金龙演讲内容整理。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推动绿色能源与交通电动化融合发展。》
碳中和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最紧迫的需求,数字技术正驱动社会进入数字文明时代。面向21世纪的发展,有两大确定性的趋势,一是低碳化,一是数字化。从全球各行业的碳排放量来看,交通行业占23%,超过五分之一,交通行业电动化是全球碳中和的关键路径。
面向碳中和,全球正加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 在发电侧,能源结构将发展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由现在的25%增至2050年的90%。
● 在用能侧,交通行业将加速电动化转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由当前的2.5%增至2050年的70%,从而率先实现低碳化。
我们认为,通过4T技术(即:数字技术Bit、电力电子技术Watt、热管理技术Heat、储能管理技术Battery)的融合,会大大加速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
电动化的关键是将动力电池、电力电子技术,与数字控制技术相互融合。而智能化,是通过传感、网联、AI等数字技术,实现智能有序充电、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应用,改变出行体验。
随着以风、光、储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5G、AI、云等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汽车产业正由传统燃油车快步向新能源车演进,一个崭新的、低碳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时代已经到来。
面对双碳目标的机遇与挑战,华为于2021年整合能源业务,成立了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我们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聚焦清洁发电、交通电动化、ICT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交通电动化领域,华为数字能源公司定位为动力域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充电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智能电动和充电网络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加速电动化进程。
在动力域领域,我们定位为部件供应商,致力于帮助车企造好车,为用户带来最佳的驾乘体验。
当前,充电不便捷、续航焦虑和性价比不高是影响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问题。
● 首先,充电基础设施存在生命周期短、用户体验差、不支持演进等问题。
● 其次,纯电车长途续航难以保证,高速、冬季低温等场景续航打折,整车能耗偏高等因素加剧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 第三,用户期望价格便宜,还要功能多和性能好;对车企来说,新能源车还存在开发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在智能电动领域,为加速电动化,提升A级纯电车的性价比和竞争力,2020年我们发布了全球首款超融合七合一电驱动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为用户带来A级车的价格,B级车的空间和动力体验,并可为车企节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我们还将发布最新一款超融合产品。
针对续航焦虑,我们从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的三层级,打造业界量产最高效率、高压电驱动系统,CLTC效率可达92%,优于业界3%,相同电池配置下整车续航里程可提升4.5%。
今年,我们也将发布第二代高压平台动力域解决方案,支持高压超快充,实现5分钟补能200公里。
在充电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很多用户选择了增程混动车型,来解决续航焦虑,我们认为“适合用户的就是先进的”。
华为在两年前推出了业界首款增程二合一电控系统,为用户带来更低油耗、更优操控以及更静谧的驾乘体验。
今年,我们也将发布新一代的多合一增程融合电驱动系统。
为实现便捷电动出行,我们将携手客户、伙伴共同推动充电设施升级。我们主张:
● 第一,充电设施应定位为社会新基础设施,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充电”,优先在 “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公共”两大电动车高流量场景发展超级快充。
● 第二,充电基础设施需要向高质量、高安全、可演进方向发展,实现高效补能、智能运维、提升体验和效益,达到可持续的商业正循环。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和需求,今年,我们将发布全球首个全液冷、光储一体化超充架构,实现充电基础设施架构全新升级,支持光储充一体化演进,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同时,也支持超快一体,兼容各种电压等级车型;主机、模块、终端均采用全液冷,运维成本低,寿命长达10年以上,支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支持高压超充车型大功率充电需求,实现5分钟补能200公里的极致体验。
我们已经在与多个城市合作,构建兼顾当前、支持未来发展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打造城市一张网、高速一张网:
● 在广州,打造全球首个“超充之都”;
● 在深圳,加快推进“充储放”、VPP技术落地;
● 在重庆,帮助打造充储泊体验一张网;
● 在郑州,与公共服务单位开展智慧充电、停充一体化实践。
这些城市在不断提升公共充电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电动出行体验,持续促进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