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国际汽车展,各种新能源汽车再次扎堆现身,成为汽车行业焦点。新能源汽车做为汽车行业风向标,成为众成企必争市场,上海车展参展车企几乎都亮出自己的杀手锏。本田、大众、通用等都纷纷公布进入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时间表,而一汽、东风、上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新能源车放在了最重要的一页。这就是中国汽车的现状、机会与未来。
中国汽车产业真能依靠新能源汽车进行弯道超车吗?有车企信誓旦旦立下惊人规划,却因研发能力不济,而到处求人购买技术。某自主车企内部人士坦言,在电子化时代,对电动车关键程序的破解工作,根本完成不了,指望“偷到”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而中国企业的基础又很差,掌握的核心技术十分有限。
现今,新能源技术多为分散的开发形势。我国多家车企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在全力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但就目前来看,仍旧没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成本高、车速慢、时间短等问题。
中国汽车业多年的合资实践证明,以市场换技术行不通,市场给出去了,技术和管理却没有换回来。中国车企要在竞争中胜出,不能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竞争力。但目前在中国车市中,中国本土企业还仍以低端产品为主,对利润高的高端产品占有率低,缺乏话语权。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方面仍面临着瓶颈制约:一方面,中国研发和推广新型能源汽车往往是以产品为中心,“单一化”的发展模式成本高、风险大,尤其是节能环保意识还未深入人心,推广应用面临现实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新型能源汽车工业配套系统尚待完善。如一种新能源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测试以及市场配套服务等都需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新能源汽车开始投放市场,它在配套设施和成本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令各大车商头疼不已。以目前被各方最为看好、也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电动汽车为例,由于大多数电动车在一般行驶环境下一次充电只能行驶150公里左右,因而需要建立大量充电点、充电站。而目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并且还面临着充电设备标准化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指出,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掌握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比较关注。由于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且节能环保,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新能源车的发展,大部分消费者看好新能源车未来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