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祖先尝试使用火开始,数十万年来,可再生能源这种最为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人类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时,这些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且由于新技术的使用,它们正在引发一场新的能源革命。
(一)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天工开物》一书中曾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说明当时已有风车问世。另外,埃及、荷兰、丹麦等国也都是世界上较早和普遍利用风能的国家。但长期以来,风能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是在常规能源告急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下,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一部分才重新有了长足发展。
人类利用太阳能最早也要追溯到几千年前,比如古代人利用凸透镜,可以把日光聚焦起来点燃火。在1878年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反射式太阳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历史的视角看,新能源其实并不新,甚至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当人类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面临能源和资源的双重压力时,人类社会才需要面临一次新的能源变革。在这种背景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专家认为,这种“新”不仅在于技术含量的提高,还在于它对于环境和资源新的意义。
从广义上看,新能源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用“新”的技术使传统能源实现清洁高效利用也可称为新能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和煤的洁净利用等。
在他的讲话中,把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核电和煤的洁净利用也纳入新能源的范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就此表示,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大、比重高,短期内难以替代。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把煤炭的洁净利用纳入新能源切合中国实际。
“新”和“旧”是相对而言,随时代变迁发生变化,随地域差异有所不同。国际上称节能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专家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因能源紧缺和低效利用同时并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徐锭明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原因。
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专家表示,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变。“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以煤电为主,占整个发电装机的70%以上,提供了我国80%的发电量。但以直接燃烧方式大量使用煤炭,给我们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逐步降低煤电比重,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数据显示,100亿千瓦时风电电量可节约标煤378万吨,节水30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4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万吨。
当前,我们正处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为标志的能源革命。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生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的时间与国外相差不大,风电已基本实现与世界风电同步发展,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争取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
龙源电力副总经理张源表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链很长,可再生能源建设不仅将刺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钢材、水泥的需求也很大,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获得迅猛发展。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1.9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达400万千瓦,为全球份额的40%,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45亿平方米,占全球使用量的60%。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合2.25亿吨标煤,占全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3%。
(三)
以风电为例,我国风电已基本实现与世界风电同步发展。近年来,已连续4年实现翻番增长,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127万千瓦,到2009年底,已达到了约2500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开展风能普查和详查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风电产业体系。同时,随着我国风电的发展,一批中国风电企业也跻身于世界前列。
在风电技术方面,目前我国1.5至2.0MW级变桨变速机组已实现国产化,成为我国市场主要机型,2.5至3MW机组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预计海上型5MW机型今年年底就可以下线。近日发表的《世界风能发展》报告显示,按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计算,我国已有华锐、金风和东汽3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跻身于世界前10位,华锐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拥有广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仅为36%,而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开发任务,美国等多数国家开发水平达到80%。专家表示,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移民等多种因素,更加注重水电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要按流域开发为主,大中小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水电开发进程。
我国在建核电装机2067万千瓦,占世界的30%,但目前我国核电装机比重仅为1%,大大落后于全球有核国家17%左右的平均水平,核电发展潜力大。
统计显示,我国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大部分还处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在研发方面的竞争力差异仍然很大,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着力降低运营成本。
由于产业扩张过快,行业总体缺乏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2009年底,国家列出的产能过剩行业中,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风电设备制造就被列入其中。
此外,入网成为目前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甘肃、内蒙古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电网对风电的消纳能力不够。有关专家表示,必须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合理消纳。
(四)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世界的能源结构将更加多样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在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当务之急须摸清资源家底。由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一大特点是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需要因地制宜,因此,摸清我国资源准确情况非常关键。
其次,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争取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徐锭明表示,科学技术决定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未来能源的发展和因能源带来的环境及气候变暖问题,只能依靠科技来解决。他认为,新能源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的特征,它们的资源来源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相比更广泛,更普遍,更加便于采取,更少受到地域的制约,谁拥有了这类能源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谁就拥有这类能源开发利用的权利,谁就能掌握并拥有这类能源的资源。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使人类摆脱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地理分布不均,禀赋差异带来的困扰和不平等。
其三,我国新能源发展应系统规划、有所侧重。目前,我国核电、水电电价已经低于火电,加上我国仍有64%还未开发的水资源,以及仅占1%的核电装机容量,水电和核电应成为未来新能源投资的重点。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经济和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加注重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开发和健康发展。生物质能则需根据资源情况适度发展,重点发展非粮生物质。
倪维斗表示,有关政策部门应在战略高度上作出相应的系统规划。比如,我国每年的30亿吨标煤怎么用,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规划。
清华大学何建坤认为,应该制定能源战略新思路,从传统单纯保障供给转变到同时引导和调控需求,大力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到2030年,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使我国逐步形成可持续的能源体系。
此外,对新能源需给予必须的政策扶持。专家认为,风电的发展与近年来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些相应措施的及时出台,保障了我国风电的跨越式发展。
徐锭明表示,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是一个由高碳到低碳,进而期待着走向无碳的发展方向,能源的使用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能源利用设备和装置将从小型走向大型,进而形成大型和小型相结合的格局,从分散走向集中,进而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同时,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预示人类将从能源资源社会走向能源科技型社会,人类能源发展从不可持续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