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电动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倪凯铭在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一语点透众多汽车企业在新能源车领域追逐的梦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新能源车发展正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几十年来,全球汽车业在新能源车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从未像现在这样一致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汽车产业在压力之下,开始了对产业转型的深刻思考,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新能源车发展的技术路线日益清晰,以混合动力、纯动力汽车、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届电动汽车大会是第二次在我国举办,上一次是在10年前。1999年北京曾经承办过第16届,当时国际国内可展示的电动汽车产品还不多,特别是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几乎是空白。而10年之后当电动汽车大会再次来到中国,不仅国际各大汽车厂商带来他们最新研制开发的电动汽车产品,我国的汽车企业也带来了他们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进行展示,许多车型已经实现量产。在展览会现场,参会的主体不再是研究机构,而是整车企业和部件供应商,中外汽车企业可说是平分秋色;在电动车大会上,讨论的议题也不仅局限在技术层面,而是涵盖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为业界学习、交流、分享成果、分享经验的平台。
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总结的:“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历程,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究开发、示范的阶段,进入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阶段。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和市场开拓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概念到图纸,再到样车、示范运行,再到小规模量产,曾经只是梦想的电动汽车似乎一下子离人们近了许多。但是当一辆辆电动车开始在道路上示范运行的时候,人们却发现要想真正将电动车开回家还有重重阻隔,问题就在“买不起”、“不好用”。居高不下的成本,使用环节的限制,成为电动汽车实现从产业化走向规模化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1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4部委联合组织专家组,对北京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进行了论证。方案提出,要实现到2012年底推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3万辆,并集中建成充电站100座,换电站1座,充电桩3.6万台(套)。在全国还有5个城市正在开展这样的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试点。2009年,国家推动了公共交通领域的十城千辆行动,仅这一年,中央财政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达到了10亿元。政府推动电动车普及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在此次展会上,大众汽车带来了计划2011年在我国部分城市试运行的高尔夫电动车和朗逸电动车。据倪凯铭介绍,大众汽车计划在中国市场投放2款电动车,预计2013年,最晚2014年在中国上市。如果到2018年整个销量可以达到10万辆,大众汽车将再设计一款全新的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大众汽车在三年前已经开始研发电动高尔夫,技术方面已经成熟,但计划在2013年或2014年才在中国生产这款车,正是希望能生产消费者买得起的电动车,利用多一点的时间,将电池的成本再降低些,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充电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