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国家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案将在本月内公布,补贴标准将根据节油的多少来确定,个人主要限定在购买新能源轿车,最高补贴5万至6万元,最少可能不到1万元。这是中央政府的补贴部分,有的地方也表态,中央补多少,地方给予同样的补贴。
电动车的问题在中国已经至少争论了15年。上世纪90年中期,就有“电动车离我们究竟有多远”的讨论,通用和丰田也都在广东南澳建过电动车示范区,但最终实验数据表明,电动车还不能够实现产业化。近几年,由于能源紧缺,电动车问题被重新提出来并扩大为新能源概念,变成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电动车的技术还未突破,所以我们坚持认为,新能源车不能孤注一掷把宝押在一个方向上,否则将来补救都来不及,损失可能很大。现在还是应该做多方面研究。现在对电动车大量投入,尽快实现所谓“规模性发展”,风险很大,很不理智。提出五年之后达到500万辆,简直有点不自量力,只能是美丽的泡沫。
对电动车企业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国家给予资金支持,是为了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补贴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在消费环节让消费者也有积极性。但是,从根本上讲,一个长期要靠政策补贴才能生存的产业,可能会成为一个黑洞,这样的产业是没有发展前景的。电动车产业规模小、量少的时候,国家还能补得起,如果真的把规模做大了,国家能补贴得了吗?电动车如果一直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规模也就不可能做大。如今民生问题如此尖锐突出,教育、医疗、房价被称为压在中国人心头的“三座大山”,却要用全国纳税人的钱给少数人补贴买车,这本身就极不公平、不合理。
消息称,不久以后,北京市民购买私家电动车,可获得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补贴,仅中央补贴即可达5万至6万元。按照当前电动车的性价比,这样的补贴还是很难激发人们购买热情。比如一辆与传统能源汽车性能配置大体相同的车型,传统能源车价是10万元,电动车价是20万元,国家补贴6万,消费者还是不会选购电动车,因为还有4万元的差价。想想看,小排量车购置税仅仅调整了2.5个百分点,绝对价格相差几千元,对市场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就不难知道相差几万元对市场购买的影响了。尽管说“节能环保,人人有责”,但是在市场上,人们还是会向利益一方倾斜。
让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充当一次“试验品”,检验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度,不是不可以,因为电动车毕竟要通过真正的市场实验,但是,由于目前电动车技术还远未成熟,车价居高不下,补贴过高,国家无力承受且不公平,而有限的补贴又难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的事情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讲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