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执行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凯旋青岛,圆满完成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洋科学考察任务,科考成果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其中包括3项“世界首次”: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大范围海底热液区群;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发现与地幔岩相关的多金属硫化物区;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发现超大范围碳酸钙海底热液区。
据介绍,“大洋一号”船自去年5月22日启航以来,两度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历时300多天,累计航行达 4.6万多海里,创下我国大洋科考时间最久、航程最长、成果空前的纪录。
本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科考开展了深海底热液区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海山区、富钴结壳、深海洋盆、多金属结核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成果丰硕。特别是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和四个热液异常区。同时,为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提供了2个非常有前景的研究区域;多个热液区的水深浅于2000米,十分有利于将来研究开发;多个热液区规模较大;创下海底热液区最快发现速度,仅用近10个月时间发现了11个海底热液区;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第一个极难被探测到的非活动海底热液区;首次在海底热液区释放锚系以取得长期观测资料等。
陶春辉说,本次科考在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大范围活动的海底热液区群,在西南印度洋发现以地幔岩为基底的多金属硫化物区,填补了人类科考空白,这对人类寻找新能源,探究生命现象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