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小布什还是没有勇气面对通用汽车的破产及其可能对经济和就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又不想放弃自己"自由市场"的"理想",用短期贷款的形式将三大汽车公司的烂皮球踢给了奥巴马。12月19日,布什政府宣布将于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分批向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提供174亿美元短期贷款,使闹得沸沸扬扬的三大汽车破产案暂时告一段落,2008年饱受惊吓的美国人终于可以安心过圣诞节了。
对底特律三巨头救助方案之所以一波三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通用汽车已经病入膏肓,几乎无药可救。短期来看,通用唯一的救命稻草在于美国汽车需求能在2009年――最迟2010年,迅速且强有力的恢复――然而即使普通人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过去5年美国年均乘用车(包括轿车、SUV、皮卡 和MPV)的需求大约为1600万台,对2009年的需求的乐观预测为 1300万台 (即下滑18%),而悲观的预测只能达到1000万台(即下滑37%)。要知道,美国现有产能大约1800万台,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汽车销量就有1200万台,未来两年,汽车制造商如何面对过去25年增加的产能?2007年通用汽车亏损387亿美元,在2009年通用销量下滑超过20%几成定局的情况下,谁还能期待通用在全行业面临亏损压力的情况下起死回生?自今年10月美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以来,通用每月烧掉约20亿美元的现金――换句话说,200亿美元的救助不过让通用再生存10个月而已。2010年的汽车销量更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谁能够保证一年之后,底特律三巨头不会像今天一样再次到国会山化缘?
单纯从解决就业问题来讲,美国并非一定要救助三大汽车。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和避免贸易摩擦,日本及韩国汽车公司十几年前就开始在美国设立工厂进行本地化生产。为了获得三大汽车失去的市场份额,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势必在美国大举扩张,失业的三大汽车工人因而可以改换旗帜为日韩汽车公司效力。但一部分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无法避免的――即便三大屹立不倒也是如此。
在三大的窘况中,通用汽车尤其具有代表性――其困境是十数年来的战略错误造成的,这些错误包括丰厚的雇员待遇、偏重于SUV及皮卡的发展、利润集中于美国市场和燃油效率偏低等。虽然通用在过去5年高举改革大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关闭了北美12间工厂,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在Bob Lutz重新加盟后新车竞争力明显上升等。但就像泰坦尼克巨轮一样,虽然舵手认识到危险的处境并试图自救,但过于庞大的身躯却令其无法灵活转身。加之油价一路上扬,工会拥兵自重,和过去5年日韩系的凌厉夹攻,通用一直处于节节败退的局面。今年9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汽车需求的巨幅回落,则成为压倒通用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初几次美国国会听证会的焦点,似乎在于只要三大汽车拿出未来3-5年切实可行的革新计划,政府便将施以援手。于是,三大便给出了消减成本、开发燃油经济型轿车及开发新能源车的对应方案。在笔者看来,如果短期(比如2年)的生存都无法保证,长期的振兴计划再雄心勃勃也无济于事,而短期的生存则首先依赖于市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