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钢集团榆中钢铁的电动化转型,藏着一个让同行都侧目的速度:从第1台电动重卡试用,到厂内90%车辆全部完成替换,竟然不到2年时间。
要知道,当下钢铁行业正扛着成本售价双重压力,电动化转型既要前期投入,又要承担运营适配的风险,榆中钢铁敢这么 “快” 地推进替换,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决心?
答案,就在启源芯动力提供的全周期服务里——有充换电场站的前瞻布局,有电池方案的精准服务,更有八百里绿色补能网络的坚实保障,启源用每一步实打实的支撑,把客户的转型焦虑,变成降本增效的底气。
抢在行业觉醒前,锚定“黄金点位”
近年来,全国性环保政策与交通运输政策持续推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大批新能源重卡投入钢厂、矿山等终端场景,在物流电动化加速的同时,由于部分厂区周边土地资源稀缺、电力条件有限,导致充换电站建设难度极大,车辆补能反而容易成为主要短板。
作为最早布局重卡充换电市场的企业之一,启源芯动力发挥能源禀赋,率先探索,在最佳点位布局充换电设施,解决广大用户补能痛点。
2023年,启源在甘肃投运榆中1号补能中心,随后以此为枢纽,联动白银、兰州新区多地站点,让榆中钢铁的运输车队无需绕路,就能实现高效补能。
依托榆中钢铁钢材外发的核心路线,启源芯动力规划合作方向、河东方向2条干线,将服务半径拉到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碌曲等地,织出一张绵延800公里的充换电网络,可服务400辆左右电动重卡的满负荷周转,让钢铁资源以低成本的绿色运力快速输向各地。
而这样的黄金点位,启源在全国已有近2000个。
这意味着,曾经制约钢厂等场景新能源运输的“续航焦虑”、“补能效率”难题,在启源的充换电网络里有了更优解。
电池方案私人定制,帮客户算好成本+效率账
和大多数客户一样,榆中钢铁有“厂内短倒”和“厂外中长途”两种主要运输场景。两种场景对电量需求不一样,如果统一用一套电池、一个租赁方案,就显得格外不划算。从用户需求出发,启源芯动力为用户提供多种灵活的电池方案。在厂内短距离运输,车辆一天只跑60公里,耗电量低,就以小电量低价的电池套餐为主,助力客户用最低成本迈入电动化,轻装上阵,快速投产。
而厂外单趟往返300~800公里的中长途场景,续航和补能速度是关键,充电模式无法保障车队达到钢厂对运输时效的硬性要求。启源提供更先进的启源魔盒CTB 400kWh电池,再加上沿途密集的充换电站,长途运输也不在话下。
对比老款油车,启源换电模式为客户降低15-20%的能耗成本,比当地的加气模式还要便宜5~7%,长此以往,启源为客户跑出市场竞争力,赚出真金白银,更收获客户的长期信任。
从试用到90%渗透,信任的背后是长期主义
从2023年客户抱着“试试”的心态初步探索合作,启源第一时间组队进场,到跟随运输线路拓展延伸充换电网络,再到研发新产品不断提升终端客户体验。
如今,榆中钢铁厂内90%的电动车辆都在用启源芯动力电池及充换电服务,这正是客户对启源芯动力产品与服务长期认可的结果。
而这样的画面,在启源芯动力全国近千家终端场景中不断上演。以客户为中心,与产业共成长。与榆中钢铁的双向奔赴,是启源芯动力长期主义的一次实践。对于每一位奔跑在物流运输绿色转型路上的客户,启源芯动力从来都不止是“供应商”的角色,更像是一起把事做成的伙伴,一同迎接电动化转型中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启源将继续循着客户需求与行业趋势,不断精进,以新质生产力降低商用运输电动化门槛,激活企业物流绿色生命力,助推更多终端客户向低碳高效发展轻松跃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