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设备”。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充电设施的改善与提升对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3月7日的民盟界委员小组讨论结束后,就充电设施的优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充电网络。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总数已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了49.1%。尽管充电设施整体上持续改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仍需进一步优化。
欧阳明高特别强调,需要加强干线物流重卡的充电设施建设。这些车辆通常行驶距离长、载重大,对充电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尚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展望未来,欧阳明高认为交通能源的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许多公路正在铺设光伏设施,建设光伏廊道。在未来的零碳交通服务区,充电站可以利用公路光伏供电和储能。在光伏资源丰富的地区推广这种模式极具价值,这不仅能显著降低充电成本,而且与当前的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对于城市慢充场景,欧阳明高建议利用地下车库的联网监控来确保安全,并推动有序充电。当有序充电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还可以利用车载充电器实现车网双向互动,使电动汽车不仅作为用电终端,还能在电网需要时向电网供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轻用电高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