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充电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破解“补能焦虑”

日期:2024-04-01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赵琼

国际充换电网

2024
04/01
09:1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充电技术 充电基础设施 公共充电桩

3月18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正处于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补能焦虑”已成行业关注重点。随着政策体系逐步细化完善,将聚焦重点场景,以充电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好消费者。

“里程焦虑”转为“补能焦虑”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同比增加65%。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具体来看,2023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92.9万台,同比增加42.7%;新增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高速公路沿线具备充电服务能力的服务区约6000个,充电停车位约3万个。在公共充电桩中,快充桩数量占比已提升至44%。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3年,我国新增换电站1594座,累计建成换电站3567座。

《报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也从“里程焦虑”向“补能焦虑”转移,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自2001年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9年推动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和市场化进程以来,期间有三个重要节点。”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总结,“2015年是市场起步阶段,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2020年是第一个产业规划完成时,渗透率超5.4%。2023年达到一个重要标志,渗透率超30%。”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逐渐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3月15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预测,如果按照此前上险数渗透率突破48.2%的速度发展,估计未来三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充电服务网点密度持续增加,充电便利性在大幅提升。五矿证券的行业研究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主要取决政策、成本、体验三大要素。如今,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有望进入第三阶段,“补能焦虑”取代“续航能力”成为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政策体系细化“补短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刘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在总结充电设施近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就下一阶段充电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工作方向,为今后一个时期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力解决充电设施“好不好”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可以看到,2023年以来国家密集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各地方也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引导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聚焦节假日充电需求暴涨、新能源汽车下乡带来的补能短板,高速公路充电和农村充电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的两个重要场景。

据悉,目前已经有6328个高速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占服务区总数的95%。其中,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等15个省市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全部具备充电能力。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底,广东、海南、江苏等12个省份已率先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除了地方政府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车企也在积极自建充电网络。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到今年底,理想汽车将建成超过2000座高速和城市超充站。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协同推进。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提出建议,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细化制定政策保障,加大与发展改革、交通运输、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同力度。

保障私家车充电是重点

私家车是未来交通电动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领域。截至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新车销售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5%,居住社区的充电需求日益凸显。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4000万辆,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1亿辆,其中将有超过80%是私家乘用车。

“如何进一步提高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让用户实现回家充电的长期愿景,做好充电服务的社区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内涵。”刘锴告诉记者。

刘锴还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建桩的机遇窗口期,有关企业应进一步结合相关金融财税政策,提供优质的社区充电服务产品,全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社区充电网、社区微电网和城市骨干电网三网融合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报告》指出,未来行业将以新技术和新模式探索和应用作为突破口,完善充换电产业生态;以综合服务品质为关键,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元化充电服务需求。

此外,大规模新能源汽车接入对配电网提出了更高要求。杜忠明提到,力争到2025年,配电网具备1200万台充电桩的接入能力。

另有消息称,下一步相关部门也将加强重点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动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