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政策法规 » 新能源汽车政策 » 正文

7000亿!重庆拟在5年内建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日期:2023-09-22    来源: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9/22
09: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9月1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发布《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据悉,《方案》提出,重庆力争到2027年,持续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做强做优现有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细分领域领先的链主企业,重点关键技术和产品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建成跨域融合、上下协同、互利共赢、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累计新增新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800家。

《方案》指出,重庆市将重点聚焦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底盘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轻量化零部件和热管理系统等7个类别,围绕加强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加快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优化渝西地区产业空间布局等10个方面“做文章”。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重庆市将支持中心城区持续壮大整车产销规模,重点发展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等基础性产品。支持渝西八区建成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顶梁柱”,计划到2027年,该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

此前,《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重庆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

原文如下: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按照工作安排,市经济信息委起草了《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9月1日—9月11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3年9月11日18:00前实名反馈。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柳老师,023—63896703。

电子邮件:qiche_cq@126.com;

邮寄地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3011室)。

附件:1.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

2.《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8月31日

附件1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规划部署,按照《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要求,不断完善和提升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7年,持续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做强做优现有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细分领域领先的链主企业,重点关键技术和产品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建成跨域融合、上下协同、互利共赢、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累计新增新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800家。

二、发展重点

(一)动力电池系统。重点围绕动力电池性能提升、下一代电池和燃料电池研发,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提升全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重点发展电池管理系统、电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箱体等,大力发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等先进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干法电极、高速叠片等先进工艺。

(二)智能底盘系统。重点发展先进电驱动、电转向、电制动、电控悬架、底盘域控制器等总成,积极推动一体化智能底盘研发和产业化。先进电驱动总成重点发展先进电机、轮毂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车载充电机、电源分配单元、商用车集成电驱桥等,积极推动多合一电驱系统、高压电控系统集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扁线定子、高磁阻转矩转子、高压线束等关键部件,积极开展碳纤维转子、高速轴承、电机电控深度集成等先进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电转向总成重点发展智能转向器、后轮转向、电调管柱等,大力发展重型商用车电动循环球和电液循环球转向器等关键部件,积极开展满足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转矩叠加、转角控制等先进技术攻关。电制动总成重点发展液压控制单元、踏板模拟器、动力建压单元等,积极开展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冗余备份、高效制动能量回收等先进技术攻关。电控悬架总成重点发展电磁阀减振器、磁流变减振器等,积极开展多腔气囊总成设计、空气弹簧爆破和疲劳耐久、空簧非承压式隔膜密封、压缩机隔振及排气降噪等先进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底盘域控制器总成大力发展新型多域融合的电子电气架构,积极开展多域融合、协同高效底盘控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一体化智能底盘大力发展滑板底盘、商用车通用智能底盘,鼓励探索智能底盘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底盘产业化应用。

(三)智能网联系统。重点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身、车路网联等总成,加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跨域功能集成,推动单域向多域融合转型,实现舱泊融合、舱驾融合一体化,攻关多源协同感知技术与多模态信息融合等先进技术。智能座舱总成重点发展座舱域控、显示终端、舱内监控、抬头显示、智能音响、电子后视镜等,积极开展智能座舱全栈全域研发制造体系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多维交互智能空间。智能驾驶总成重点发展高精度组合导航、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行泊一体控制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全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定位单元等,积极开展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智能车身总成重点发展车身域控制器等,大力发展构建以智能计算平台为核心的架构平台,积极开展域控制向中央控制转型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车路网联总成重点发展路侧设施、车载网关、车载通信单元、车载网联域控制器等,积极开展收集、计算、储存车端和路端数据等云端技术功能开发,推动特定场景下智能交互系统在专用车辆上的推广应用,构建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平台。

(四)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车规级芯片、关键元器件,突破芯片设计、高精度制造、先进封装及可靠性评价等环节的先进技术,构建“车规级芯片+模组+应用+验证”的全产业链条。车规级芯片重点发展系统级芯片(So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主机芯片、微控制单元(MCU)控制芯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等功率类芯片、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等,大力推进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控制器等功率器件以及车路协同车联网相关模组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积极开展先进制程、先进材料、先进封测等先进技术攻关。关键元器件重点发展电容、电阻、电感等无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模块等有源元器件,补齐基础半导体材料、制造设备和晶圆制造等产业链上游,突破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布局车载贴片电容、车用超级电容等核心产业。

(五)汽车软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软件、功能软件、应用软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软件等重点领域,推动汽车软件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软件的自主可控。系统软件以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软件为核心,重点发展高实时高安全的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底层微控制单元软件、通信中间件、通用中间件等。功能软件重点发展高等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功能软件,积极发展动态感知系统、环境认知系统、地图定位系统、规划控制系统,大力开展多摄视觉鸟瞰视角(BEV)融合感知算法技术、多传感器车端动态成图技术、类人决策技术等关键算法技术攻关。应用软件推动建设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空中下载技术系统、端云一体纵深防御安全管理平台、面向服务的开放生态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大力开展座舱图像渲染算法、语音交互算法、声音声学算法、车内感知算法等研究,提升智能座舱多维交互能力。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采、标、训、仿、测全链路,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数据闭环技术。

(六)轻量化零部件。重点发展轻量化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加快推动整车轻量化仿真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整车轻量化技术和成本控制水平。轻量化材料重点发展低碳材料,高强度钢、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高强韧变形铝合金、高流动性压铸镁合金等先进轻质合金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大力发展超大型一体化轻质材料压铸成型、挤压铸造成型、半固体成型、热气胀成型、三维立体滚压成型等新型成型技术,流钻螺钉、自穿铆等先进铆接技术,无铆连接、异种金属焊接等先进连接技术。

(七)热管理系统。重点发展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油冷电机热管理系统、乘员舱热泵空调系统,着力发展整车智能化、集成化、一体化热管理系统。大力发展板式换热器、电池冷却板、散热器、油冷器、电动压缩机、电子泵阀等关键部件,积极开展新型冷媒热管理系统、热管理集成控制器等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探索热管理应用软件融合至上层域控,推动热管理域与动力域、底盘域三域融合。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整零协同。支持整车企业加快新车型研发和投放,持续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规模,带动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整车企业加大培育和采购力度,带动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整车企业进一步开放配套市场,吸引市外零部件企业来渝集聚发展。推动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发展新型零部件产品。支持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企业需求,加快提升同步开发能力。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高30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投资局参与,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二)加快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紧跟整车企业新产品和新项目配套需求,发挥自身管理、研发、制造等方面的优势,选方向、上项目,加快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化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活动,推动零部件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构建细分领域的“一链一网一平台+智能制造单元”,建设产业链监测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带动中小零部件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全市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累计完成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化转型升级500家,累计新建10家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三)促进行业融合。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相关行业企业积极融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与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校的跨界合作,研发生产智能座舱、汽车芯片、轻量化车身、动力电池原材料、水性涂料及涂装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和零部件。推进智能座舱产业园、车用功率芯片工厂等重大行业融合项目按时序建成投产。到2027年,全市累计推动200家汽车制造业以外的跨界企业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四)强化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调整招商项目库、招商图谱和招商地图,瞄准产业空白和发展短板,开展精准招商、资本招商、市场招商。组建市区两级的专业招商团队,实施专项招商行动,到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的省市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提升产业重大项目承接能力,围绕整车企业、解决方案集成商等,打造一批专业园区;聚焦动力电池、智能座舱、热管理、轻量化等细分领域,建成一批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园。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累计新招引企业300个,建成特色产业园20个。(责任单位:市招商投资局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参与,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五)做强做优行业企业。加强政企合作,培育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团。开展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围绕发展基础较好的重点领域,认定一批链主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更多零部件产业链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到2027年,争取1家重庆企业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十强、3家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0家。(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市金融监管局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孵化机制,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平台。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创新机构,壮大市级研发创新机构规模,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研发投入。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加强专利布局,提高质量水平,创立优质品牌。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累计突破核心技术50项以上,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七)夯实人才支撑基础。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用好用活引才政策,完善和落实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庭成员的配套服务举措,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对高端人才实行双聘制,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大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示范团队、专业技能人才等。支持科研院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加强新工科建设,与企业共建共享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专家500人、急需紧缺人才5万人,累计培养本科、专科、中职毕业生32万人。(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组建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支持成立行业细分领域的市级或区级专业联盟、联合开发体。实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支持三方机构建立完善芯片、软件、信息通讯、先进材料、充换电、氢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开展标准引领行动,支持三方机构和优势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支持企业对接上下游物流需求,与整车、物流、仓储等相关企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运输效率。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鼓励保险机构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持续培育优质企业上市,加强对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及专业联盟达到10个,上市企业达到15家。(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别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九)优化空间布局。支持中心城区持续壮大整车产销规模,重点发展汽车软件、汽车芯片、电子器件等基础性产品,打造产业引领示范区。支持渝西地区按照《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聚焦优先发展方向,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系统和总成的串链成群,打造产业发展“顶梁柱”。支持万州、涪陵、长寿、綦江、万盛、南川等区(开发区)以动力电池及原材料、轻量化零部件及先进材料等为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零部件,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区。到2027年,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达到1000家,产值达到4000亿元。(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十)加强开放合作。对接实施好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部署,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深化川渝协同机制,推动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产业协同示范区。推进行业国际化发展,支持零部件企业跟随整车企业到海外布局生产工厂和销售网络,做大出口规模;加强与全球行业领先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到2027年,川渝两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渝综合本地配套率达到70%;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达到200亿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0个。(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招商投资局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和完善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清单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工作落实。相关区(开发区)要成立工作专班,加快细化举措,打表推进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级部门要落实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单位: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牵头,相关市级部门、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对重点引进、产业链整合等类别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要进一步加大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对相关区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给予匹配支持。(责任单位: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牵头,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三)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对重点工作的专项督导,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市区两级的定期评估和激励机制,对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区(开发区)、园区、企业等单位及相关个人进行激励。(责任单位: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招商投资局、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四)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办好智博会、重庆国际车展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全球性、全国性、区域性的专业论坛、会议等。围绕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创新成果等,组织开展新闻发布、项目签约、建成投产、产品推介、技术展示等活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牵头,相关区(开发区)政府具体落实)

附件2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我市正着力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市汽车专班的统筹下,综合各方意见多次修改完善后,市经济信息委形成了《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分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可以重点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提出了较为清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一是到2027年,建成跨域融合、上下协同、互利共赢、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累计新增新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800家。二是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底盘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轻量化零部件、热管理系统等7个系统,包括重点产品、工艺及技术等方面。

(二)制定了较为切实的十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整零协同。二是加快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三是促进行业融合。四是强化招商引资。五是做强做优行业企业。六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七是夯实人才支撑基础。八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九是优化空间布局。十是加强开放合作。

(三)完善了较为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政策支持。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四是加强宣传引导。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