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和电动技术可以说是当前交通领域最热门的两个技术问题,典型的应用包括智能电动汽车,智能船舶驾驶和新能源船舶技术,其中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但是本文重点讨论汽车和船舶无人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非技术性阻碍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无人驾驶中的所有关键技术都已经被解决,那将给整个社会带来多么深刻的变革。所有的车辆在接送完乘客后将自动寻找最优的停车位置,车辆利用率将大幅度提升,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将大大缓解。长途出差也可以在车上办公,与合作伙伴讨论、开会,甚至可以在车上睡觉,远距离出差的人很可能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连夜赶回去,这样酒店行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远洋航行船舶不需要有人驾驶,避免了长时间孤独无聊的船上生活,船员可以选择岸上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说,无人驾驶技术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即使抛开技术的因素,实现的过程可能不会这么顺利。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安全性的担忧。试想一下,如果一家公司声称,他们提供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能够保证事故率与有人驾驶汽车相当,那么你会同意推广这个无人驾驶技术吗?很可能不会!虽然在同等事故率条件下能够减轻驾驶员的额外工作,但是这种强烈的丧失控制权的感觉会让人退缩。这就像统计数据显示,坐飞机的安全性远远高于火车和汽车,但是仍然有人宁愿选择坐火车,甚至自己开车,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对飞机完全没有控制感,而自己开车让他们觉得这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说,人不光怕死,更怕不知道什么原因、无缘无故的死。
那么,无人驾驶技术的死亡率如果远低于有人驾驶汽车,比如只有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人们就会接受吗?很可能也未必,几万年来根植于人类头脑中的对极端损失的厌恶让人们倾向于保持现状。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普通汽车的交通事故,人们往往无动于衷,而只要发生一起智能汽车事故,很可能就会成为世界新闻。只要是无人驾驶技术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会发生事故,这个问题就会永远存在,而这种百分之百的保证似乎很不现实。
在交通发展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交通方式代际更新的时期,那就是20世纪初的汽车替代马车,这个推广过程非常曲折。当时的交通工具普遍是马车,纽约马路上的粪便堆积如山,晴天天空飘满马粪,雨天路上全是马粪泥。而新发明出来的汽车速度又快,又干净,综合性能远远好于马车。但是那时候人们认为汽车速度太快不安全、声音太大容易让马受惊、没有马车好控制等问题,始终无法推广。终于有一次勉强同意上路,但是条件却非常苛刻。要求汽车在路上行驶,前面必须有两个人扛着旗子开路,以防止与马车相撞。这种规定下开汽车还有什么意义!后来经过多轮的博弈,汽车才慢慢完全取代马车。
有一个说法叫少数派优势,说的是只要一群人中有一小部分人毫不妥协地坚持一件事情,那么其余的大多数人就不得不服从他们的要求。例如,很多飞机上提供的零食是没有花生的,因为人群中总有一小部分人对花生过敏,航空公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干脆全部用其它的零食代替。一个大型宴会上只要有一个穆斯林,那么整个宴会中很可能都是符合穆斯林教会要求的食物和饮料。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很可能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社会中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以安全性不够为理由,坚持反对无人驾驶汽车上路,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的全面普及就会面临巨大的阻碍。
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那么只要无人驾驶的事故死亡率能低于有人驾驶的事故死亡率,就应该尽情拥抱无人驾驶技术全面普及。但是人又是感性的,假如一个交警告诉你,你最爱的亲人自己驾驶汽车发生车祸不幸去世,另外一个交警告诉你,你最爱的亲人坐无人驾驶汽车发生车祸不幸去世,你更难接受哪一个呢?
所以说,抛开其中的关键技术来看,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能不能普及,不光是冷冰冰的概率和风险计算问题,更是有温度的充满感性的人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