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续航竞赛上半场结束,动力电池的认知回归理性

日期:2023-03-14    来源:新锐汽车观察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3/14
08: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自从踏进电动车行业起," 钢铁侠 " 马斯克对于动力电池的论断就没有停止过。

整体来看,马斯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有两个:能量密度和成本。

特斯拉不是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路上,就是在想办法降低成本的路上。

可以说,这就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最流行的思维,它几乎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初 15 年,也几乎代表了造车新势力对于动力电池的认知。

实际上,过去十几年,还有一种和特斯拉、比亚迪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太一样的认知,来源于传统车企。它就是日产的安全论。当大多数新能源车企在高速狂奔时,日产行走得有些寂寞。

在日产看来,能量密度和成本都要为电池的安全让位。

讲电池安全太缺少话题,导致日产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洪流中,被同行的噱头淹没了。尽管日产是全球最早推出纯电动车的车企之一,但它的名气却远不及特斯拉。殊不知,其量产第一代纯电动车聆风时,特斯拉也还只有一款纯电动跑车。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对待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态度,可能就是车企造车的价值观。电动车时代,对待 " 心脏 " 电池的态度,也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企的价值观。

日产和特斯拉深层次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

01.续航和安全谁更重要?

过去几年,在纯电续航里程的竞赛中,不乏有车企搞出了最高 1000 多公里的纯电动续航车型。

纯电高续航,似乎成为新能源造车的绝对正确。

市场上有意无意形成了,高续航的纯电动就不会有里程焦虑,续航越高,焦虑越少。特斯拉曾经在里程竞赛中,率先推出续航超 800 公里的车型,有些造车新势力在后来超过特斯拉,续航越做越高。

不过,市场很快证实,这种看法极其片面。

这就好比 " 水桶理论 ",动力电池只要有一块短板,其他的板再长都没有用。续航里程再长,只要在安全、密度、成本等多个维度里,有一个项短了,就是灾难。

在我长期的观察中,只有一家车企在过去十几年里没有跟特斯拉的风,大讲特讲高续航里程。它就是日产,在国内的合资车企是东风日产。

所以,在聆风之后,当东风日产推出新一代产品艾睿雅时,我们可以看到,其搭载 90 度电的车型,官方续航里程为 623 公里。

这在行业里,显然是保守的。

比亚迪海豹搭载 82.5 度电的车型,CLTC 工况纯电续航里程标到了 700 公里;其他造车新势力,续航里程也和比亚迪差不多。

实际上,续航里程达到 700、800 公里,以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并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东风日产的艾睿雅,没有过分强调续航里程?

做电池研发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提高电池包的整体能量密度,还是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都面临或多或少的安全难题,密度越高,可能的安全问题就越多。

东风日产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将安全放在续航里程之前来考虑,造出了艾睿雅。

有人可能会说,续航里程高的新能源车不一定不安全,续航里程低的车也不一定安全。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就好比有人说胖的人不一定不健康,瘦的人也不一定就健康。

我们只说大概率事件以及同等条件下,不过度强调续航里程,确实可以提升安全性能。

日产电池的安全性,是有数据证实的," 行驶 210 亿公里电池 0 重大安全事故 "。

至少到现在为止,除了日产敢这么说,包括特斯拉、比亚迪,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有这样的底气。

续航和安全其实不能一概说谁更重要,只有长短板谁更齐才更有意义。但如果两者一定要选一个,我相信理性的市场一定会选安全。

02.结构改进是主流

从电池的材料电芯来看,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都进入了极限,可突破的空间不大。

所以,作为车企,采购谁家的电芯,并不会出现巨大的能量密度上的变化。车企能做的,只有在电芯的形状,以及电池包的结构上进行优化。

比如特斯拉,从最开始采用 1865 电池,到后来的 2170 电池,再到 4680 电池。通过改变电芯形状,采用 CTC 方案来提升电池包的性能。

比亚迪、广汽埃安以及宁德时代,分别采用刀片电池、弹匣电池、麒麟电池来优化电池包结构。

电池包的性能,包括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参数提升,东风日产本质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提升艾睿雅的电池结构。

比如其电池采用一体式铝制电池方舱,采用六道强化铝柱横梁、25mm 厚度双层高强度壳体,可提升电池包耐挤压碰撞强度,保护内部的电芯和模组。

特斯拉的 4680 圆柱形电池,相对于国内车企采用的扁形电池,并没有排列密度优势,但特斯拉更多依赖电池管理算法优势。

东风日产的优势和特斯拉类似,其采用的是日产自研的全工况电池精准管理系统,对 200 多项数据,最短 10 毫秒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整电池工作状态。

同时,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源于热失控,日产采用干湿分离集成液态热管理系统,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控温,让电池处于最佳状态。

这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难点,很多车企研发多年,但很难做到稳定。

由于日产对于这套系统的自信,ARIYA 艾睿雅还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中的 PTC 加热器,用电池的热量,实现空调快速加热。

日系车对能源的利用,可以说是相当有心得。

动力电池技术本身具有相当高的门槛,东风日产为了验证电池的安全性,进行下坠、沉水、冷冻、火烧、碰撞等重重试炼,试验高达 111 项,涵盖了机械安全试验、环境安全试验、电气安全试验等多种类型。要掌握技术,需要车企有大量的资金、长时间的投入。

难怪很多车企,直接外采电池厂的电池包装到汽车上。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研发、验证成本,但未来可能导致核心技术缺失。毕竟,动力电池类似于传统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没有研发能力,就可能丧失主动权。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