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海外汽车制造商开始挤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行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明年也将是一个旗帜式的一年,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领域。
2022年有三件事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车销售又一个爆炸性的12个月
预计今年中国替代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左右,是2020年的两倍多。其中约75%的汽车是由个人消费者购买的,三分之二是在电动车在注册方面没有任何优惠待遇的城市销售的。
明年将是政府对电动汽车购买补贴的最后一年。然而,智库China EV 100的数据显示,电动汽车的交付量预计将达到500万辆,到2030年将攀升至2000万辆。这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了婴儿期,开始站稳脚跟。
如果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电动汽车的普及将至关重要。与汽车市场更发达的国家相比,降低交通运输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汽车保有量仍然很低(美国约为四分之一),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这使得中国接受电动汽车变得更加重要。中国EV 100表示,如果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能占到所有新车销量的一半,那么汽车(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汽车)的排放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
外国玩家的新篇章
从2022年起,中国将允许所有海外乘用车制造商单独经营,取消了一项为期30年的规定,即外国汽车公司必须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且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中国在2018年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外资持股限制,随后在2020年取消了对商用车制造商的持股限制。)
这种新获得的自由可能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导致交易的匆忙,因为国际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自己的出路。在多年的联姻中,许多外国和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已经纠缠在一起;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销量的飙升意味着它们的市场份额处于历史高位。
中国乘用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一些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在竞争中严重恶化,因此当地合作伙伴可能是试图退出或缩小其敞口的企业。他没有详细说明。
为了顺应潮流,国际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加强各自的电气化努力。丰田计划到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提高50%,达到270万辆,届时将推出30多款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Volkswagen)正以其电动城市汽车ID.3展开攻势,而本田(Honda)则表示,到2030年,将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是电动的。
密切监管电动汽车供应链
在经历了今年的芯片短缺之后,中国有关部门正日益关注任何可能削弱电动汽车行业的薄弱环节。迄今为止,中国的芯片短缺仍在影响生产。
该国的汽车制造商依赖进口原材料,如钴和锂,以及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剂,以及电机所需的高耐磨性轴承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预计到2040年,中国道路上将有大约3亿辆新能源汽车,预计会有更多的政策举措来支撑供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