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上任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一年来,美国的气候变化等相关政策发生了哪些转变?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美国气候政策又将如何影响日本的相关政策甚至日本新能源发展的未来?
01
拜登政权的美国气候政策
美国国内利益相关者与决策者间的力量对比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同时国际局势也影响着美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决策,所以美国政府的气候政策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易变性。
拜登上任伊始就宣布重返《巴黎协定》,美国气候政策重新转回全球气候领导的方向。一年来,拜登政府对内的气候政策是以绿色经济复兴,对外以重塑美国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权为目标,以打造气候盟友和气候议题引导力,重塑美国气候外交。
拜登上任首日签署行政令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和世卫组织
对于美国国内,拜登政府计划使清洁能源融入美国经济发展整体进程。首先,美国提出了205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经济与零排放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美国政府目前鼓励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应用清洁技术。例如,实施美国清洁汽车计划,促进电动汽车的导入和电动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其次,加大在美国经济复苏中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与清洁社区中有关的清洁技术投资。此外,关注少数族裔的气候变化适应性与等环境正义也是拜登政府十分重视的国内气候议题。
在外交方面,拜登政府计划通过气候外交与盟友合作,重塑美国的气候领导力。拜登政府的气候外交十分具体,涵盖盟友、经贸、对外援助和投资、科研、区域合作及国防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和轻视气候外交的特朗普政府不同,气候问题显然成为了本届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去气候化”政策已经损害了美国国内气候治理的一致性和国际气候领导力的可信度。所以拜登政府实施了积极的气候政策,这次美国气候政策的转型有望再次塑造美国国际气候领导力。虽然美国气候政策的存在周期性转变,但美国气候政策的大趋势仍是从强调传统能源独立向强调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导力的转变。
02
美国气候政策将对日本造成何种影响
美国气候变化政策转变对日本的影响,可以从日本的微观经济视角,以及宏观的外交视角来看。
对日本微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从美国的气候政策对日本企业的影响来分析。目前,日本企业大部分对脱碳持积极态度。大到丰田这样的巨型企业,小到温泉旅馆等民间小型企业,纷纷将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其经营理念之一。这种企业遍布日本的各行各业。从这点上看,日本企业应该是认为脱碳化经营是将来的一个商机,如果不率先采取行动,发展经营潜力,有可能会丧失和脱碳有关的市场份额。最显而易见的是生产电动企业的日本企业,随着日本脱碳政策的逐步落实,可以预见的是日本将在2030年停止新的传统能源汽车的销售,这也促使相关日本企业不得不做出经营战略上的调整。
TOYOTA对SDGs所采取的措施
另一方面,一些日本企业还是会担心美国的气候政策可能会增加公司用于脱碳化经营所需的人力和设备的成本、政府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能源使用类型的限制。而与中国存在贸易往来的日本企业担心美国的气候政策是否会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
从宏观的外交视角来看,不管世界局势和美国内外政策如何变化,“日美同盟”是日本对美外交的始终不能改变的核心。日本的一切外交政策都要根据这一基调进行调整。鉴于美国重新将气候政策置于其国内外政策的重要位置上,日本也尝试对本国的气候政策进行了调整。
去年1月18日,拜登上任前夕,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在国会施政演说中提到要将“脱碳”放在日本接下来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去年10月,日本第六次修改《基本能源计划》,宣布该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并进一步降低煤炭发电占比,在保证核电地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太阳能、氢能的利用,及原子能,碳的回收、储存及有效利用(CCUS)等防止气候变暖相关技术的创新。
日本前首相菅义伟首次发表国会演说
亚洲有许多碳排放大国。即使中国将于2030年前碳达峰,印度和东盟地区的碳排放量还是会持续增加。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天然气、煤炭消费也会增加。亚洲将成为影响今后全球变暖问题走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哪个亚洲国家先一步获得亚洲的碳减排话语权,哪个国家就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议题上获得更多利益。
去年11日,中美两国首脑举行会谈,会谈中一个重要议题即是两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合作。在同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签署共同宣言,并承诺进行相关合作。这是中美两国近年来少数几个可以达成共识的议题之一。这说明中国计划在碳减排问题上走向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前列。
经过一年时间,美国根据其气候政策所采取的行动已经逐渐显现。如果日本想在亚洲碳减排问题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下一步行动。
在和东盟各国的关系上,除了安全保障方面,日美两国在气候安全和经济贸易上也具有共同利益。目前美国的液化石油气出口量比肩中东所有产油国的液化石油气总出口量,且大部分石油气出口至了亚洲。所以,日本同美国合作,与东盟各国推进CCUS的实证项目,是日本获得亚洲碳减排领导权的一个可以实现的手段之一。如果这一项目得以推行,随着美国的亚洲天然气市场进一步拓展,将加速从东盟各国的燃料由煤炭向燃气转换。
所以继续探索在此问题上日美合作的可能性,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促使东盟各国也能接受能源转换或许是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