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电动车电池 » 正文

锂离子动力电池圈“断舍离”

日期:2021-09-28    来源:xEV动力电池圈  作者:大湾区知事

国际充换电网

2021
09/28
14: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包产能/产线、合资绑定、涨价/资本、技术进步时间换取市场空间……

这些在“锂离子动力电池”圈,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长期为大众零星熟悉。近年来,“锂离子动力电池”圈一次又一次的“惊艳”行为,将自己不断推到大众台前。而现在,面对强力竞争和市场监管,滋生成长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圈利益和商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面临着一场“断舍离”。

原本,追捧性能卓越、移动出行快乐的是人们对于汽车的一种正常情感诉求。但在当前氛围下,由于资本的助推、商业的诱导,以及双碳指挥棒的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圈对自己“idol”(即偶像)的反馈,似乎早已超出这一范畴。

实际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锂离子动力电池”圈这种汽车亚市场,同主流汽车动力文化井水不犯河水。尽管“锂离子动力电池”圈内的人士已十分执迷和狂热,但对其他Power Train汽车动力形式(氢燃料、燃油,混动/插电混动)没有什么影响。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圈一步步拓展“领土”,不断刷新自己的边界,则其他的汽车动力形式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圈”。

尤其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一路引领,从大巴车电动化、电动中国入手,令人羡慕,也将许多相关利益方卷入其中,技术瑕疵、制造交付、起火爆炸都成了多方攻讦的切入点。接着,又发生《塔菲尔与宁德时代专利之争》、《中航锂电与宁德时代专利之争》和《SQM起诉容百等国内正极材料厂》的“诉讼”事件,一定上也动摇了行业发展的共识,甚至造成严重资源浪费。xEV电池圈记者近日采访到多名行业人士,深度剖析行业运作规律,及其背后思维逻辑。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600万,中国也将从鼓励生产到兼顾使用,市场也逐渐转向C端市场,而因为行业高速发展而内生的乱象也逐渐得到修正。截至目前,行动已初见成效,一些行业乱象得到遏制。随着大众、特斯拉、BBA逐渐加码电动化,行业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产能铺张浪费,材料附加值低,盲目扩张都将带来新的变化。但因为电动化发展的ceiling是12亿辆的汽车市场,“锂离子动力电池”圈调整,或许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汽车的迭代

业内人士告诉xEV动力电池圈记者,当下的电动化,比较早的可以追溯到2008年,尤其是特斯拉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的电动车。当时的燃油车处于上升期,而增长的市场主要是中国、美国、欧洲。

电动车若想发展,就需要在燃油车的基础上继承性发展,即是“油改电”,而后才能推出纯电产品,以获得市场的认可。这个过程是单向的,市场对电动车的出道或走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顶多支持购买。

随着电动化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兴盛,还是要务实,不断向上替代,诞生了新的故事形式—买得起的电动车,以五菱宏观mini、长安新能源E-Rock为代表。而这种模式,迅速席卷了特斯拉的市场,但是一旦渗透率完成,阶段性使命的达成,下一步将由比亚迪_汉、小鹏_P7、蔚来、智己等消费升级车型推动。市场的接受度能影响甚至改变电动化的命运,其参与感大幅增加。

电动车销量的壮大,加上智能化的兴起,再加上资本的加持和文化的交流,“锂离子动力电池”圈也从单纯的生产演变成汽车生态重塑。即一辆电动车从“油改电”到“纯电”出道,再到走红占领市场,整个过程都由市场决定,实力电动车企跟市场的联系更紧密。

根据xEV动力电池圈记者日前联系到的多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圈其实更多指范围经济的“跑马圈地”,尽管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技术也追赶甚至超过韩日相关企业,包括“掺硅补锂”、“硅碳负极”、“无极耳”、“PET基膜取代铜铝箔”、“无钴”等,也有了深度的合作和产品应用规模化,但行业的规模经济还未形成,上中下游不同tempo,行业整体还未进入周期。

“锂离子动力电池”圈所追的流量市场即是所谓“替代偶像”,替代燃油车。根据《辞海》的释义,“偶像”意为土、金、木、石等制成的神像、佛像等,引申指崇拜的对象。但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文化中,偶像特指一类典型的外贸协会产品——说不上年轻,形象较好,不一定驾驶体验特别好,可能还有点难受、有点头晕,靠政策补贴的包装和市场信任的支持而走红。

相对而言,“锂离子动力电池”圈发展得越完善,就越呈现出一种封闭性。在那些流量电动车车型中,能够为普罗大众所知晓的只是极小一部分,而这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顶流”。更多的流量品牌,一般民众闻过则喜,不一定会“很红很火”。

从“战略抓手”到“落地抢手”

与早年燃油车的发展逻辑不同,如今的电动车聚集成“圈”并逐渐形成“圈文化”,围绕不同市场形成的不同“圈”,进而构成了复杂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圈生态。

购买电动车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小华是一名在职材料工程师,她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关注电动车,也是相对年前的一代。这几年来,她关注过好几个电动汽车品牌,平时主要是在一些社交工具上浏览转发信息,进行各种试驾体验,也曾参加过线下交流。

在小华的印象里,电动车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自己获得一种开心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身边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关注电动车,为了能够跟大家有共同的话题,购买电动车是小华融入群体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丽丽也是一名电动车爱好者,她目前在某电池龙头企业工作。据她介绍,自己当初在德国留学,那里的汽车文化比较浓厚,时间久了也开始追一些“汽车品牌”。她对电动汽车感兴趣,毕业之后,也进入这个领域工作。不过她表示,自己一直算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因此在购买电动车时没有出现太过偏执的行为。

李琳在证券行业已工作多年,从步入职场开始就一直从事电新行业分析,带过许多流量标的,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圈文化、电动车经济十分了解。

电动车群体因其行为特征,也会有很多相应名称,但没有具体的分类。李琳说,“对于电池来说,从一般商品,现在倒是越来越像战略物质,毕竟回收规模化后就是“一座矿山”。”

在李琳看来,“之所以爱好电动车并购买,也是为了方便(牌照)通勤,使用过程中成本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电动车启动十分灵敏,刹车距离短且热情,但并不是完全值得信任,毕竟都是一个工具,需要电动车,但不能太过于依赖”。

“电动车话语权需要把控在车企手里,李琳说,在分配资源材料时,也会有相应的综合考量。比如不要只绑定一家供应商,可以设立两名或者更多EDS,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和制衡,“一家独大容易形成很多问题”,在产业链里需要培养一些特别能够信任的企业player。”

培养“电动车”粉丝

市场所追逐的“电动车粉丝”,培养也有相应的模式。

根据李琳的介绍,电动车企业选拔influencer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最高效、最靠谱的方式还通过线下,利用现有的保险数据库资源,比如一些合作方、老客户转介绍。

根据车型定位、市场因素,购买者年龄不一,有的大学已经毕业,有的是好奇,有的是被人影响的,不一而足。

赵娜大学毕业不久,入电池行才两年多,目前从事pack研发相关工作。赵娜说,在电动车领域里,其实是颜值为上,相对而言,动力性能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能充电快点,就能圈粉,或者车友活动多有自己的风格,自动驾驶也能引人入胜,“安全培养信任感,快充培养驾乘感”。

赵娜介绍,这一两年电动车品牌很多,路上经常出现新奇的logo,通常情况下,需要给新品牌打造好人设,除了常见的“努力可靠”人设,还可以打造“耿直安全”人设,总之要给电动车贴上标签,让其固定印象。到了后期,则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再做调整。

“电动车企也是好面子的,如果电动车条件不错,也会用自己的渠道宣传,”她表示,如果有人关注了新车,就会引发其周遭朋友的关注。追逐电动车也有一定的求同性,往往不会一个人追,而是拉着其他人一起追,对于电动车这样的新事物而言,尤其显著。

单线的付出

受访的几名行业人士,他们都提到,无论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露脸”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

王丽丽介绍,“电动车”电池检测主要靠物理数据,目前监管环境发生变化,越来越严了,行业里面很多企业都喊出5min以上的安全逃生时间。

她坦言,电动车也要有坚实的数据基础,不断获得市场的信任和消费者的使用反馈,电动车10%,20%,25%,50%是一个过程,搞不好容易失去与燃油车的战争。因此产业的相关企业需要保证得有充分的输入,让市场尽可能多地看到新车,未来电动车的名称可能都会变化,而这一过程,目前还是单线发展。

为了增强产品的黏性,王丽丽介绍,电动车车企还可以建一些工程师样式的粉丝群,进行严格的审核,只有一些值得信任的粉丝才可进群。电动车获取相应关注度,除了这种常规操作外,还可以人为“刷存在感”。李琳表示,通常情况下,除了极少数顶流电动车,如特斯拉、Lucid air,大部分电动车都需要刷流量,而市场静态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市场跟电动车的竞争力具有较强的联系,电动车的都靠初期使用者引流买单,比如常见的有日常所接的商务,互联网公司举行大型活动。除此之外,还会一些周边产品,包括水杯、体恤、帽子之类,都是电动车增加曝光度的手法。

庞大数量的燃油车用户群体,以及其攫取的强劲的消费能力,也催生了诸多专注于移动出行和粉丝转化的产业。根据市场定位,这些产业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为市场消化电动车,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聚集地。目前,这些围绕着产业起来的行业,有的是车企自己布局,有的是互联网行业烧钱进入,有的是其他合资合作形式,至今已经大浪淘沙了好几次,格局仍未明确。

不论哪种情况,在选择电动车时,都会看重市面上的数量。而这些更多是单向的输入。在目前的市面上,如果某车企的渠道完整、粉丝多,市场推广工作比较省事,很容易登上各大榜单。这则是一个相互利好的过程。

当一个新事物渗透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乾坤大挪移,需要不断围绕一个点不断突破,本质上还是对12亿全球汽车规模的替代,交通全面电动化看够多少时长,或者买够多少材料才能解锁。目前,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联动传导显然不是顺利,一边是不紧不慢的提供材料,一边是在不断的扩产建线,可谓是资源错配,产能铺张浪费,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循环。但随着国家的整治,目前这些都将得到改善。

“锂离子动力电池”圈整治

电动化的过程,对于车企来说,也是一个用户过滤的过程。李琳介绍,比如刚出道的新产品,肯定会形成一定的使用壁垒,有一个教育的过程,但留下来的则是相对比较可靠的。

一个电动车品牌流量越大,用户越多,底气也就会更足。如果自己因为出现瑕疵而被骂,肯定会有其他回骂。而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为了电动化。一个行业发展越久,利益相关方越多,不断的拟合和冲突就一定有一个过程。

基础材料的进步突破才是顶层革命的开始,电动车行业尤其是如此。但直到现在,A00级车上得到的电动车驾乘快感,仍然是忠实拥趸偏爱电动车的理由。而因为材料的极限突破慢,现在行业中的企业仍然需要面临安全和性能的问题。从安全来看,市面上公开的安全技术,基本上都是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被动安全强化、主动安全防控三大方面进行着手。现在提到安全,都在输出各式各样的概念,“刀片电池”、“弹夹电池”、“蜂窝电池”、"JTM”、“大禹电池”等,其实本质上都是系统的整合。

如果不计成本的stack,电池是可以很安全,但是这不是市场行为,所有的安全Ω都有一个置信区间,做完所有的验证、仿真,穷尽所有的场景,似乎对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太多的变化,因为已经逐渐习惯了。

行业的整治,都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而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行业的水准,而不是一味只会接订单-安排生产-收款-薄利多销-再扩产-同质化-骂战-离散。

为了改变产业,从内到外实现行业的升级。而无预警、无计划、不定期、无通知拉电限产,提高价格或许是一个方法。截至目前,行动已初见成效,一些乱象得到遏制。产能回归总是好事、铺张行为被下架、水军被清理、回归基本面……

多位受访的行业人士都表示,调整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自己的业务也没有太大影响。不过就在此后,仍然存在产业资源错配,既有供应模式不变,从长远看,整治电动化生态任重而道远。另外,未来需要多种Power Train共同促进全面电动化发展,但未来的事情还得持续观察。目前至少可以确定,中国的电动化前景明确,在此条件下,这次的回调,修正产业链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后疫情时代,是全球供应链断裂带来的贸易失衡,电动化更是如此。

一方面,需求侧如中国小区电动化改造不够,美国电动车只有特斯拉好卖,欧洲就只有雷诺卖的好,日本就只有混动有市场,电动车品牌多,但是入眼的少。

另一方面,供给侧缺电解液及其添加剂,缺石墨化工人,缺软包胶水和PET基膜,缺锂精矿,缺材料正极基础专利,视觉设备+机器臂、涂布工艺、卷绕/叠片、分容化成(高压)技术不够,正极材料生产收率不高,物流运输不匹配,电芯产线不能随时更改,动力电池回收难、乱,最终导致被动,需求订单有可能烂在手里。

这个阶段,热点事件驱动策略,宏观对冲策略是好的工具。但供需修复,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活在中国这个电动化时代是一件开心的事,以前在电视里的画面,教科书里的案例,都轮流上演,100年一遇,也是100年一机遇,更是断舍离。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