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链将迎来巨大的增长机遇,为此,多家电池企业正快速扩充产能。有鉴于此,有实力的车企,如特斯拉、奔驰、通用、吉利、长城等已相继宣传自建电池厂,大众近日更是提出要在欧洲建6座电池厂……如此看来,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均处于大爆发的前夜,正如诸多业界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风口抢到了就有,抢不到就没有了。”
虽然各方都在布局,但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困难。对传统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经过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和调整洗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技术路线、市场竞争及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且目前最领先的技术和生产工艺都主要掌握在这些企业手里。然而,当前碳酸锂等原材料持续涨价,给传统企业稳健经营、技术更新、扩充产能等带来一定压力。
对于有实力的车企来说,自建电池厂有利于其掌握市场主动权,增强车、电两个系统的对接,推动电池技术迭代更新,还可以供应其他车企,是增收渠道,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技术成熟度不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但不管怎样,车企入局都将加剧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而且,相比国内,国外整车企业一向占据汽车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持续在电池研发、制造和充电管理上投入,扩展产业链,增强综合实力,这势必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造成影响,如大众计划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家电池厂是与瑞典电池巨头Northvolt合建,可谓强强联合。
狭路相逢勇者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欧洲比我国先做电动汽车,当时的电池主要是LG、SK生产的软包电池,随后我国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把方形电池做了起来,因此我国新兴车企多选择方形电池,这是由供给决定的。因此,对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要勇于直面竞争,苦练内功,推动技术革新、产业链创新协同,发挥市场、技术及全产业链协作的优势。
其中,为应对电池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企业可以推动电池材料研发向高镍、低钴、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等正极材料倾斜;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可将重点放在简化工艺上,研发出更高效的设备,提高生产率;尽可能延伸产业链,甚至掌握上游锂矿等资源。同时,电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也需借助外力,注重抱团协作,提高整体抵抗风险和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并与车企良性互动、甚至整合互补,共创共建共赢共享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此外,很多新生行业发展都经历了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相关部门也应完善支持政策。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充分全球化且高度透明的市场中,最后剩下的一定是最强的。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弯道超车,电池作为核心之一,亟需把有竞争力的产品快速做大做强,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前进。